•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網約車“爭奪戰”波瀾又起

2018-04-14 09:01:00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美團和高德分別依靠外賣用戶基礎和地圖用戶日活量強勢入局,攜程近日也宣佈正式上線共用租車業務。趨於平靜的網約車市場,一下子又熱鬧了起來

  網約車“爭奪戰”波瀾又起

  在經歷了與快的和優步的幾輪鏖戰後,原本已經在網約車市場上一馬當先的滴滴,在國家網約車新政規範下,並沒有想像中的舒服,一“亮劍”便遭遇“群雄並起”。

  今年以來,美團和高德分別依靠外賣用戶基礎和地圖用戶日活量強勢入局。新一輪網約車激戰正酣之時,攜程近日也宣佈正式上線共用租車業務,使得剛剛安靜下來的網約車市場,一下子又熱鬧了起來。

  網約車市場“硝煙瀰漫”

  美團剛一入局便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姿態,和滴滴打起了“價格戰”。

  “前3單立減14元”“司機0佣金”“明日打車0元起”……為了搶佔市場,剛到上海,美團就打出了一套促銷組合拳,以每天補貼1000萬元的代價迅速獲得30%左右的市場份額。

  面對美團打車的衝擊,滴滴也不示弱,同樣以促銷手段回應挑戰:週四先送18元打車券;週五再送3張10元立減券;雙休日叫響“越打越便宜”的口號,隨後的週二起連續三天,直接拋出“0元打車享不停”的快車福利。

  一場似曾相識的“價格戰”再次上演。

  對於美團、滴滴之間的新一輪“價格戰”,有專家分析認為,之前的補貼戰,重在培養市場和用戶;而現在,網約車市場走向成熟,人們的消費習慣漸漸形成,經過一系列試錯,“服務優先於價格”的消費理念逐漸在消費者中普及。尤其是“燒錢”難持久,補貼取消後,服務若跟不上,乘客有可能還是會放棄使用。

  你方未唱罷,他方已登場。正當滴滴、美團“價格戰”正酣之時,3月27日,高德地圖宣佈推出順風車業務,成都、武漢兩地率先上線,同時開啟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城市的車主招募。

  隨後,攜程宣佈進軍網約車市場,並宣佈已正式獲得天津市代交通運輸部頒發的網約車線上運營牌照。

  而這個擁有出行、旅遊、酒店等用戶資源平臺的加入,無疑將會把網約車爭奪戰推向又一個高潮。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網路預約計程車用戶規模達2.25億。雖然網約車市場的空間巨大,但是一直以來,這一市場上打車難、打車貴的痛點並未得到充分解決。

  因此,其他巨頭選擇進入這個最大的出行細分市場,既是瞄準這個巨大的市場需求,同時也是為了和自身業務形成聯動效應。

  市場細分有了“新玩法”

  “網約車市場規模龐大,行業前景難以預測。但現在已經從‘拼補貼’的時代,進入到了‘拼服務’的時代。”攜程國內專車事業部CEO李喬認為。毫無疑問,攜程的高調入局將為網約車市場帶來“新玩法”。

  “當用戶在攜程上購買機票以後,必然要用到接機和送機服務,如果此時攜程在其APP內順勢接入用車服務,那麼就有大概率留下這位用戶。”

  攜程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攜程專車主要服務將通過攜程已有的酒店、機場和旅遊資源,解決用戶旅遊出行場景中的點對點地面交通需求,包括接送機、接送站、接送景點、旅遊包車、城市內用車等。

  事實上,從2015年開始,攜程專車就搭建平臺,引入了網約車品牌。在當前拼補貼已經不“絕對管用”的背景下,攜程以自己的專業優勢進入網約車市場,就是希望發揮自身旅遊平臺的優勢,讓客戶有更多選擇。這也讓攜程説自己是不打價格戰而比拼服務時多了一份自信。

  像攜程一樣進入細分市場的還有高德地圖。

  3月27日,高德地圖宣佈推出順風車業務,在成都、武漢兩地率先上線,同時開啟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城市的車主招募,之後將逐步擴展到全國更多城市。

  而高德之所以要做順風車,一個重要原因是它能利用自身地圖優勢,匹配用戶的出行需求。換句話説,地圖和出行是天然連為一體的。

  目前,高德地圖早已經成為了網約車的流量入口,在搜索出行線路後它提供了叫車、駕車、公交、騎行、步行等選擇。

  有專家認為,不打價格戰的平臺,往往有更強的專業優勢,並以服務品質和便捷度為切口,不斷增加用戶黏性,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閉合生態鏈。

  “客人預訂了機票和酒店,直接就可以預訂一個去往機場、去往酒店、去往火車站的網約車服務了。”在李喬看來,“價格戰”最終還是要回歸“服務戰”,用戶更樂意為好服務買單,一味地補貼只會損失服務品質,損失口碑,最終損失用戶。

  市場仍需進一步規範

  在各大平臺激烈競爭市場的同時,非法客運、惡意刷單、“馬甲車”等網約車昔日亂象也捲土重來。有上海市民反映,駕駛員聯繫電話與平臺軟體顯示不一致;平臺軟體顯示的車籍地為“滬”,實際卻是外省車牌等。

  調查發現,網約車高額補貼之下,為超齡車、不達標車、外地牌車等更換“馬甲”的黑商收穫暴利。

  網約車興起至今已有數年,《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也已于去年實施。

  目前,全國70多個大中城市都推出了切合自身的網約車管理細則,幾乎所有城市都要求網約車持本地號牌,且在本地登記註冊。對於網約車司機,八成的城市都要求是本地戶籍或是本地居住證,京滬等地更是要求司機不能在一年內有5次以上的交通違章記錄。

  在市場方面,在滴滴合併優步中國之後,中國網約車市場一直以滴滴一家獨大。然而,市場競爭並沒有因為滴滴一家獨大而平靜。尤其是當網約車“補貼大戰”再起之時,平臺競爭和市場亂象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4月3日,上海市交通執法部門在虹橋國際機場和虹橋火車站等共14個執法點開展了代號為“天網2號”的網約車非法客運專項整治行動。兩天后,“美團打車”收到了平臺上線以來的第一張“責令改正通知書”,相關部門要求美團打車在收到通知書後7天內完成3項整改措施,包括立即停止向不具備營運資格的駕駛員或者車輛發佈召車資訊,清理所有平臺內註冊的不合規車輛和駕駛員;將所有駕駛員、車輛註冊資訊及營運數據如實上傳至行業監管平臺,實時接受監管;停止以補貼為名的不正當低價競爭行為。

  對此,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授陳小鴻認為,各大網約車平臺推出的優惠券或減免券等促銷手段,已涉嫌不正當低價競爭,不利於企業和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而“馬甲車”、無證車等問題車輛出現在平臺上,涉嫌非法營運,不僅給安全運營帶來威脅,而且嚴重擾亂了出租汽車市場的經營秩序,需要有效的管理和監督。

  各地交通管理部門也反映,網約車平臺監管中最大的難題是數據接入未落實的問題。尤其是在現實監管過程中,無數據、亂數據、假數據導致監管查無實據,難以追責。(本報記者 徐瀟)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