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民網評:走向大洋,呼喚現代化的中國海軍

2018-04-13 16:01: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2018年的春天,祖國的南海,這一場新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閱兵註定載入史冊。在中國海軍邁向深藍的征程中,以此為時間節點,見證新時代人民海軍的豪邁,昭示未來發展的坐標。

  48艘戰艦鐵流澎湃、76架戰機振翅欲飛、10000余名官兵雄姿英發……在隆重的海上閱兵中,人民海軍的嶄新面貌和偉大成就,令人振奮。不論是7個作戰群的排山倒海,還是10個空中梯隊的淩空飛過,抑或是航母編隊的精彩亮相,無不展現著我海軍現代化建設的豐碩成果。從三軍統帥身著迷彩作戰服的英姿,到海軍將士鏗鏘有力的聲音,再到受閱部隊高效集結的能力,我軍實戰化水準得到有力彰顯。而第一次將閱兵地點設置在南海海域,更是向世界傳遞出中國海軍有能力捍衛國家利益、遂行現代化作戰任務的堅定信念。

  強國必須強軍,一支強大的海軍意義重大。縱觀西方發達國家,海軍是軍事力量的核心組成,在全球化時代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1949年海軍成立之初的一窮二白,到面對西方海上封鎖時的望洋興嘆,海軍建設中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環節長期以來備受關注。今天,對於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來説,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更為迫切。一方面,中國擁有近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32000多公里的海岸線,面對複雜的周邊環境,我國的海洋權益需要一支強大海軍來維護。另一方面,一些國家試圖以軍事封鎖和包圍來制約中國崛起的企圖從未停止,再加上臺獨分裂勢力的興風作浪,實現民族的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有一支具備世界一流水準的海上力量。此外,隨著對外開放的加深和一帶一路的建設,中國國家利益向海外擴展的過程中,也需要海軍保駕護航。

  與新中國同歲的人民海軍走過了69個春秋。69年來,從無到有,從弱小到強大,從幾艘落後的船艦到一大批新型作戰武器形成的體系化作戰能力,人民海軍已經成長為捍衛國家利益的戰略鐵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在海軍建設上傾注心血,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早在2012年,當選黨的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僅僅20天就視察了海口艦。高瞻遠矚擘畫軍隊改革發展的頂層設計,視察一線部隊勉勵官兵獻身強軍實踐,觀看作戰演習檢驗海軍建設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海軍建設之所以呈現出日新月異的面貌,根源在於始終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始終按照習主席的指示要求錘鍊打贏本領。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深藍大洋上難以見到人民海軍的身影,劉華清將軍那一句“如果中國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曾令無數人動容。今天,在捍衛南海權益中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在海外撤僑行動中維護人民的利益,在亞丁灣、索馬利亞護航中展現大國的擔當,人民海軍走向深藍的背後,離不開無數海軍將士和國防科研工作者的犧牲奉獻和艱苦探索。為了造出中國的核潛艇,黃旭華隱姓埋名30年;為了中國海軍能夠走向深藍,15名設計師曾為建造航母而犧牲;而在捍衛國家權益中英勇犧牲的“海空衛士”王偉、在艦載戰鬥機訓練中壯烈犧牲強軍先鋒張超……無數英雄把自己的名字鐫刻在中國海軍的歷史上,以生命托舉了一支強大海軍的輝煌。

  “努力把人民海軍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這是習近平主席在海上閱兵中提出的更高要求,吹響了海軍建設新征程的號角。今天,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中,建設強大人民海軍的任務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迫。但也應當看到,向著世界一流海軍邁進,我們還面臨著許多薄弱環節需要攻克,還存在許多差距有待縮小。但只要始終以習近平強軍思想為指引,勠力同心、敢打必勝,就一定能夠鍛造出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海上勁旅。這個目標,值得我們為之自豪,也必然會實現。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