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

2018-04-13 13:39:00
來源:中新網
字號

  中新網三亞3月29日電 (記者 王曉斌 王子謙)“輝煌30年美好新海南”大型採訪活動29日在三亞在結束。在為期一週的行程中,超過20家中央及省市媒體的數十名記者分東、西兩線,從北往南走訪,聚焦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年來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生態文明等方面的新成就。

  在海南省規劃展覽館、文昌航太發射城、洋浦經濟開發區、瓊海博鰲亞洲論壇會址、東方火龍果種植基地、昌江棋子灣海防林、中科院三亞深海科學工程研究所等37個採訪點位,記者們用“長槍短炮”,發現亮點,記錄成就。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副總監王凱説,海南作為經濟特區,在生態保護方面在全國做出了表率。“多規合一”實施以後,海南踐行嚴格的生態保護機制,劃定很多生態紅線,在海岸線施行更嚴格的保護措施,“雙修”成果顯著。“印象深刻的是美麗鄉村和就地城鎮化。瓊海等地立足於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把生態環保做好做足,吸引了很多國內外過客。”王凱希望海南一張藍圖繪到底,將“多規合一”繼續堅持,久久為功。

  工人日報為了更細緻地做好報道,跟團的兩位記者都選擇走西線採訪。“東線可能大家都了解比較多,西線有很多值得關注的點。”在東方市的一處火龍果種植基地,記者吳凡捧著自己剛採摘的火龍果“啃”食,直呼自己之前吃的可能是“假的”火龍果。

  “以陶鳳交為代表的‘綠色娘子軍’堅持常年植樹抗旱,26年種下338萬株樹木。”在昌江縣,採訪團對陶鳳交和她的姐妹們表示敬意。

  “農業産業和科技結合,海南旅遊産業越做越豐富。”中國青年報重慶記者站站長田文生認為,海南不僅在傳統的優勢項目上更上一層樓,還在航空航太、高端醫療、深海工程等高端領域開始佈局。“有了前30年的基礎,海南未來的發展將會更好。”

  廈門衛視記者楊絮拿海南和廈門相比,她認為海南的國際學校少,遊客成分國內居多,海南要豐富遊客來源,要在國際化上下功夫。她相信海南的生態好、美麗鄉村有特色,全域旅遊大有可為。

  央廣網記者梁爽對海口鳳翔濕地公園印象最深。“那裏幾個月前還是一片荒地,如今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看到附近居民成群結隊在公園休閒玩耍,梁爽認為只要肯投入資金去設計建設,花心思去管理維護,荒野上也能實現“美好環境下的美好生活”。(完)

[責任編輯:葛新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