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

2018-04-13 13:0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海南
字號

  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南繁科學院)是市政府直屬正處級公益一類科研事業單位。2005年4月,為了充分挖掘國家南繁育制種資源優勢,建立南繁事業地方科技配套支援服務體系;同時為提升科技成果創新與成果轉化能力,建設熱帶特色現代農業科技支撐平臺,市政府批准將原市農業生物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市科學技術服務中心、市熱帶瓜果研究中心和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等4家事業單位合併組建成南繁科學院。

  南繁科學院主要從事南繁育制種、瓜菜、花卉、水稻、設施農業、特色農産品加工、植保、土肥、海洋水産、資訊等領域的研發和科技服務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省科技、農業、發改、財政等部門的支援和幫助下,已構建了熱帶設施農業理論體系,建設了南繁科研支撐平臺,建立了農業推廣技術示範體系,並取得了諸多成績,受到中央、省部領導的肯定。在7年多的時間裏,已建設為瓊南地區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主要載體,成為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海南三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技術依託單位和核心區建設單位以及全國設施農業裝備與技術示範單位。國家及省部領導多次視察該科研與農業科技服務110工作。

  已建成國家863計劃雜交水稻與轉基因植物海南研究開發基地、國家星火計劃農民科技培訓學校、全國西瓜甜瓜區域試驗站、南繁育種海南省工程實驗室、海南省熱帶設施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三亞市熱帶設施農業科技示範園、海南省農業科技服務110三亞培訓示範基地和吉陽服務站;在建海南三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中國三亞農業科學城、海南國家南繁研發中心和南繁種業科技孵化器;在籌建國家農作物區域試驗站和南繁博物館,參與建設"海南省現代農業科技展示園"。

  取得的成績

  (一)科研成果獎勵

  近7年來取得20余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專利8項,軟體著作權2項,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省級優秀論文特等獎1次、二等獎1次、三等獎2次),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5次、2等獎3次和3等獎5次。

  1、"海南反季節無公害哈密瓜經濟型設施大棚生産技術研究"獲得2005年度海南省科技成果轉化獎一等獎。

  2、 "水稻等重要農作物的南繁平臺技術試驗研究(863項目)"獲得2006年度海南省科技成果進步獎一等獎。

  3、"轉基因水稻南繁的環境與安全性評估(863項目)"獲得2008年度海南省科技成果進步獎三等獎。

  4、"西瓜新品種'早佳(8424)'及配套拱棚生産技術"獲得2007年度海南省科技成果轉化獎一等獎。

  5、 "甜瓜新品種'金蜜六號'選育及試驗示範"獲得2008年度海南省科技成果轉化獎二等獎。

  6、"大果型黑美人西瓜的選育及示範推廣(第3完成單位)"獲得2006年度海南省科技成果轉化獎一等獎。

  7、"新疆厚皮甜瓜種質創新及栽培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第2完成單位)"獲得2007年度新疆科技進步二等獎。

  8、"溫室棚架材料與結構在海南的利用與發展"獲得2007-2008年度海南省優秀科技論文二等獎。

  9、"SNGG-522Z型水泥立柱鍍鋅管連棟大棚研究開發"獲得2010年度海南省科技成果進步三等獎

  10、"熱帶露地栽培玫瑰花品種引種試驗與示範(第2完成單位)"獲得2010年度海南省科技成果進步三等獎。

  11、"熱帶設施哈密瓜品種選育與配套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獲得2011年中華農業科技獎三等獎。

  12、"'新優三號'高效栽培技術應用與推廣(第5完成單位)"獲得2010年全國農牧漁豐收獎一等獎。

  13、"國家南繁育制種標準體系框架構建及技術方法研究"獲評2011年湖北省標準化論文特等獎。

  14、"花鰻鱺促性腺激素GtH基因的克隆以及在人工誘導性腺發育成熟過程中的mRNA表達分析"獲得2009-2010年度海南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

  15、"海水處理下不同生菜品種耐鹽力評價"獲得2009-2010年度海南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

  16、"筍殼魚規模化人工繁育技術及應用(第3完成單位)"獲得2010年度海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7、"香蕉病毒多重PCR檢測技術推廣應用(第5完成單位)" 獲得2010年度海南省科技成果轉化二等獎。

  18、"南繁觀賞魚旅遊紀念品創新研發項目"獲得"陽光杯"2011(首屆)海南國際旅遊商品工業設計大賽最佳對接獎。

  19、"熱帶設施大棚技術創新整合與示範"獲得三亞市"十一五"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南繁科技創新平臺規劃設計研究" 獲得三亞市"十一五"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二)社會公益性科技工作

  1、創辦了"全國水稻新品種展示試驗"、"海南(國家)瓜菜新品種試驗",現已成為水稻、瓜菜行業品牌,獲得社會各界好評。

  2、創辦期刊《農業科技服務110》,年發放12000份。

  3、承擔三亞市農業科技服務110指揮中心的工作,年為農戶提供資訊服務50多萬條。

  4、年舉辦各類農業科技培訓20余次,積極配合省市有關主管部門組織科技下鄉工作,年發放材料2萬份。

  5、積極參與設施農業規劃工作,完成鳳凰鎮檳榔田洋設施農業示範基地設計與規劃任務,配合吉陽設施蘭花基地規劃工作。

  6、積極做大做強吉陽農業科技110服務站,新建了農業科技服務110檳榔服務點,成為檳榔村新農村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

  7、2011年我院科技特派員攜帶8個項目參加中國農業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