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用電量增速創5年新高説明什麼

2018-04-10 09:57: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日報記者 溫源 馮蕾

  發電量、用電量、物流量等一直是評價實體經濟活躍度的重要指標。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發電量全面增長,一季度全國發電量1.5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0%。1—2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1.06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3%,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6.9個百分點,創5年來新高。緣何一季度全國發電量全面增長、用電量增速創出5年來新高?其背後折射出怎樣的經濟發展新態勢?

  用電量呈現四大特點

  今年一季度,全國發用電延續了去年四季度以來的快速增長態勢,發電量和同比增速處於近年來較高水準。

  “今年一季度,我國用電量呈現四大特點,一是工業用電快速增長,是全社會用電增長的最主要拉動因素;二是所有省份用電量均實現正增長;三是新興産業用電保持增長勢頭。1—2月份,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8.5%,增速較去年同期回升10個百分點以上;四是化工、鋼鐵、建材、有色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增速有所回落。”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2%,增速同比和環比均有所提高;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7.9%,比上年全年加快0.7個百分點。主要經濟指標的向好,是拉動全社會用電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該負責人指出,進入4月份以來,全國發電量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據調度快報數據,4月1—6日全國發電量同比增長10.04%,同比提高4.62個百分點,預計4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仍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運輸與物流需求快速增長也顯示國民經濟增勢強勁。一是貨運量快速增長。今年前兩個月,全社會完成貨運量63億噸,同比增長6.3%,增速與去年四季度持平。二是物流需求快速增長。1—2月全社會物流總額為36.8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7%,表明消費物流需求十分旺盛。與此同時,社會物流成本有所下降。1—2月,全社會物流總費用為1.7萬億元,同比增長6.5%;每百元社會物流總額所需的社會物流總費用為4.52元,同比下降3.3%。物流成本的下降,反映出經濟運作的品質有所改善。

   工業經濟運作呈現積極變化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工業增加值增速有所加快,生産結構持續優化。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2%,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1.0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0.9個百分點。高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9%和8.4%,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7和1.2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産量同比增長178.1%,整合電路增長33.3%,工業機器人增長25.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産銷率達到97.9%。

  從工業企業運營情況看,工業企業收入起步向好,盈利能力增強。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1.2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6.1%,增速比去年12月份加快5.3個百分點,保持了快速增長勢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1%,同比提高0.33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工業企業去杠桿、降成本成效持續顯現。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産成品存貨週轉天數為17.4天,同比減少0.2天;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47.4天,同比減少0.2天。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為56.3%,同比降低0.8個百分點。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費用為92.4元,同比減少0.27元。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工業經濟運作呈現積極變化,工業收入保持良好增長態勢,企業效益開局向好。”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相關負責人同時表示,服務業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經濟效益持續提高,新動能加快成長。

  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産指數同比增長8%,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0.2個百分點。服務業小微企業綜合經營狀況創近四年最佳開局。1—2月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7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加快0.5個百分點。

  工業和服務業經濟品質的不斷提升,有效促進了我國居民和政府收入的提高。今年1—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低於5%,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就業形勢穩定向好。從政府收入看,1—2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5.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9個百分點。

  先行指標連續20個月超50%

  從作為先行指標的1—3月份採購經理指數看,中國經濟延續了去年以來穩中向好發展態勢,發展預期穩定向好。

  今年1—3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分別為51.3%、50.3%和51.5%,連續20個月位於50%以上的景氣區間,製造業呈現穩中有升的較好發展態勢;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分別為55.3%、54.4%和54.6%,連續7個月穩定在54%以上較高水準;綜合PMI産出指數分別為54.6%、52.9%和54.0%,處於較高景氣水準。

  “今年以來,三大指數均持續位於景氣區間,顯示企業生産經營狀況良好,實體經濟生産經營活動繼續保持穩步擴張態勢。”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指出。

  3月份,我國非製造業業務總量的增長繼續快於製造業生産,顯示我國産業結構繼續優化升級;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和消費品製造業PMI高於製造業總體水準,表明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新動能培育加速推進,製造業不斷向高端邁進,供給品質進一步提升。

  分月份看,3月份我國製造業PMI為51.5%,高於上月1.2個百分點,升至一季度高點,製造業擴張提速,呈現穩中有升態勢。隨著春節後企業集中開工,生産經營活動加快,生産指數和新訂單指數為53.1%和53.3%,分別比上月上升2.4和2.3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連續兩個月高於生産指數,製造業增長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三大指數回升態勢明顯,顯示未來發展態勢預期向好。總體上,支撐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有利條件不斷積累增多,為全年經濟穩定健康發展奠定良好開局。”專家指出。

  《光明日報》( 2018年04月10日 10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