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博鰲田園小鎮的“幸福味兒”“國際范兒”

2018-04-08 13:09: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光明日報記者 周洪雙 王曉櫻

  又是一年春盛時節,博鰲時間開啟,世界聚焦博鰲。

  石磨改成的花籃抽出一叢叢吊蘭,給雕梁畫棟的青磚房帶來柔情綠意;連廊連柱的騎樓下游人如織,咖啡館、酒吧與僑鄉特色建築融為一體……因每年一度的國際盛會,海南省瓊海市博鰲鎮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一躍成為備受矚目的田園小鎮。

  “博鰲亞洲論壇是瓊海發展的‘金字招牌’,博鰲亞洲論壇舉辦以來,博鰲和瓊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百姓文化素質大幅提高,生産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生活水準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瓊海市委書記何瓊妹告訴記者。

  “美麗經濟”釋放民生福利 

  走進博鰲鎮南強村,檳榔樹錯落有致,鄉間小道曲徑通幽。古樹花木間,一棟棟南洋風格的青磚古宅如立畫中。

  2017年,南強村被納入博鰲田園小鎮美麗鄉村建設範圍。全村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使傳統僑鄉煥發出全新活力。“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錢越賺越多了。”村民莫澤海説。

  近年來,瓊海市加快推動博鰲田園小鎮建設,讓老百姓在社會治理、環境保護和各種産業推進中享受到紅利。南強村、沙美村等一大批鄉村煥發新顏,各具特色的産業逐漸形成,村民通過出租房屋、就近創業就業等方式獲得了多樣化收入,享受到“美麗經濟”帶來的福利。

  博鰲不僅是國際盛會召開的場所,也帶動周邊地區成為民間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旅遊目的地。

  在與博鰲鎮相距不到十公里的瓊海市嘉積鎮北仍村,遊客絡繹不絕。村民王秋香聯合3戶農戶共同經營的“草寮咖啡屋”,把瓊海農村本地特色小吃和流行的咖啡文化融合起來,吸引了大量遊客,去年純收入達50多萬元。

  2014年7月以來,瓊海堅持“不砍樹、不拆房、不佔田,就地城鎮化”的原則,整合村莊自然景觀、挖掘特色民俗風情、扶持特色産業發展、引入特色管理模式,著力打造北仍村,使這個有著200多年曆史的村莊實現了“山川披綠、環境優美、産業富民、文明和諧”的完美嬗變,成為農民的幸福家園、市民的鄉村公園和國內外遊客的度假樂園。

  先行先試奏響“博鰲第二樂章” 

  建省辦經濟特區30年來,海南以先行先試的勇氣,不斷深入推進各領域的變革。2013年2月28日,國務院批准設立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以下簡稱“先行區”),海南迅速行動起來,著力推進園區建設,奏響了“博鰲第二樂章”。

  國務院為先行區量身定制了9項特殊政策,賦予先行區進口使用特許藥品、醫療器械、前沿技術研究等優惠政策。為了更好地服務先行區,海南以先行區為試點,推行極簡審批改革:先行區審批事項由原來需要省級8個部門和市級14個部門分別審批,減少為省級4個部門和市級1個部門審批;社會投資項目從準入到落地需要辦理項目選址意見書等32項審批全部取消;社會投資項目落地所需時間由429個工作日,縮短至58個工作日。

  簡政放權極大提升了辦事效率,掀起了社會投資熱潮。目前,先行區意向項目已達101個,正式受理71個,通過醫療技術評估39個,已開工建設27個,博鰲一齡生命養護中心等5個項目已建成試運營。今年3月31日,博鰲超級醫院投入試運營,4月預計將新增6家機構投入試運營,先行先試的改革政策逐步落到了實處。

  博鰲超級醫院是先行區的代表性項目,開始運營後,一批院士專家團隊入駐,一些在國外已經上市而尚未引進國內的藥品、醫療器械等也可以在此使用,患者不必為使用國外新藥而奔波海外。“我國每年有數十萬患者為使用國外新藥而出國治病,今後他們在海南就可以與國外同步使用新藥了。”博鰲超級醫院執行副院長盛國平説。

  創業環境優越成投資熱土 

  這些年,博鰲越來越“國際范兒”,成了國內外投資的熱土。受到家鄉新環境的感召,在新加坡打拼的瓊海青年梁文彬選擇返鄉創業。

  在新加坡,梁文彬發現,家鄉的氣候非常適合種植斑蘭。“能不能回家去發展?”梁文彬回到家鄉瓊海考察後,下定了返鄉創業的決心。

  在距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4.6公里的沙美村,梁文彬成立的公司與當地政府各承擔一半成本,將斑蘭送給貧困戶種植,斑蘭葉長成後由公司收購並出口至新加坡。

  “一畝地能種1000~1500株斑蘭,6個月就可割葉,農戶一畝地一年至少能增加8000元收入。”梁文彬説,農民很容易學會種植斑蘭,他們致富也有了新的選擇。

  瓊海作為海南著名的僑鄉,利用博鰲亞洲論壇的巨大影響打好“僑牌”,吸引了大量華人華僑返鄉投資。梁文彬説:“感謝政府創造了這麼好的環境,提供了很優惠的政策,幫我實現了返鄉創業的夢想。”

  《光明日報》( 2018年04月08日 06版)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