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歐美與俄羅斯上演“外交戰” 將會如何收場?

2018-04-03 15:2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連日來,美歐和俄羅斯之間上演了自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外交戰”:美英法德等西方國家集體驅逐超過150名俄羅斯外交人員,引發俄方採取對等行動。

  這場“外交戰”將如何收場?西方和俄羅斯關係今後如何發展?會給地區和全球局勢帶來哪些影響?

  雙方對抗可能升級

  西方國家和俄羅斯此輪衝突以“外交戰”的形式集中爆發,直接導火索是俄前特工斯克裏帕爾在英國“中毒”事件。在基本事實尚未弄清的情況下,西方國家就對俄羅斯展開了集體對抗,這反映出俄西關係不斷惡化、矛盾仍持續升級的現實。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馮玉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2008年俄格戰爭以及2014年烏克蘭危機,讓西方國家安全憂慮急劇上升。美國指責俄羅斯干涉2016年美國大選,歐洲同樣譴責俄羅斯通過網路攻擊的手段影響一些國家的政治進程或選舉,但均被俄羅斯明確否認。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利用“中毒”事件採取強硬行動,也就順理成章得到了西方盟友比較廣泛的支援。

  馮玉軍預測,這場“外交戰”可能還會升級,西方國家可能採取凍結俄羅斯企業資産、抵制世界盃,乃至把俄羅斯銀行業踢出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等措施。西方國家對於俄羅斯的孤立和制裁已經達到冷戰結束以來的最高點,但目前來看,還不會爆發大規模地區衝突和武裝對抗。

  深層矛盾難以克服

  德國外長海科馬斯4月1日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説,德國對於與俄羅斯進行對話依然持開放態度,並希望最終能夠“重建信任”。馬斯這一表態被媒體解讀為向俄釋放“積極信號”,但西方和俄羅斯之間依然存在難以克服的深層矛盾。

  一是雙方在地緣政治上分歧加劇。馮玉軍説,在俄羅斯看來,北約東擴等於欺騙了俄羅斯,壓縮了俄戰略空間,是冷戰思維的表現;美國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俄羅斯同樣認為損害了本國的戰略打擊能力。而俄格戰爭、烏克蘭危機讓西方對俄羅斯極度不滿。

  二是雙方相互認知存在巨大落差。卡內基莫斯科中心主任德米特裏特列寧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俄羅斯追求大國地位,希望本國的內在政治社會體制和國家安全受到廣泛承認及尊重,這與歐洲國家對安全的認識産生衝突,破壞了歐洲自冷戰結束後就由美國主導、以北約為保障的安全體系。

  三是雙方矛盾延伸到國內政治領域。馮玉軍認為,雙方矛盾此前集中在地區衝突上,現在延伸到國內政治,甚至波及各自政治體系的穩定和價值觀問題。俄羅斯總統普京曾經指責美國干涉俄羅斯2012年總統選舉,而美國也批評俄羅斯干涉美國2016年總統選舉。這種矛盾不斷深化,導致雙方走到了一個死衚同,緩和關係的空間非常有限,除一些熱點問題外,雙邊關係受到國內政治因素強有力制約。

  牽動地區和全球局勢

  在國際局勢發生深刻變化的當下,美歐和俄羅斯作為世界舞臺上的重要成員,雙方“外交戰”如持續升級,將對地區和全球局勢産生外溢效應,産生深遠影響。

  特列寧認為,在美國不停對俄施加壓力的情況下,俄羅斯會繼續尋求發展和加強同其他國家的關係。例如,與歐洲國家,俄羅斯仍有機會改善關係。儘管歐洲國家是美國的盟友,但仍存對俄態度的不同聲音,一些重要的歐洲國家希望與俄羅斯進行更為緊密的協作,發展貿易等合作。

  馮玉軍説,就地區形勢而言,歐洲首當其衝,局勢會更為緊張,俄羅斯和北約會進一步加強前沿軍事部署,俄歐之間的經濟往來也會受到波及。從全球範圍來看,西方和俄羅斯關係再陷低谷,給國際局勢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

  (原標題:歐美與俄羅斯上演“外交戰” 將會如何收場?)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