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 大國工匠篇】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是怎樣煉成的?
編前語:“中國夢 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中央新聞網站、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及主要商業網站共同參與。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採訪報道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楊尹渝,四川航太川南火工技術有限公司204車間特級技師。(台灣網 盧佳靜 攝)
台灣網3月28日瀘州訊 (記者 盧佳靜)半白的頭髮,高高的個子,看上去嚴肅而又充滿著精氣神兒,這是53歲的楊尹渝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當楊尹渝向記者介紹工作情況很自然地舉起右手時,他被切斷的中指猛地一下衝擊了記者的心,剎那間感受到強烈的疼痛和震驚。這背後到底深藏著怎樣的故事?
手可斷 血可流 航太情不可丟
楊尹渝,四川航太川南火工技術有限公司204車間特級技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技術能手”獲得者。伴隨他的榮譽獎章還有很多:2002年被集團公司評為“中青年技能接班人”;榮獲公司“2004年度突出貢獻一等獎”;2005年榮獲第四屆“四川航太十大傑出青年”;2006年榮獲航太科技集團公司“航太技術能手”;2014年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7年榮獲“四川省品質獎”……很難想像,楊尹渝在手指烙下殘疾的情況下是憑著多麼強大的毅力和決心在裝配鉗工的崗位上奮鬥出如此令人鼓舞的成績。
1981年,楊尹渝進廠才3個月,他從事的作業中有一項安全風險極大的衝壓作業點,稍有不慎就會發生意外。然而,作為“新手”的他並沒有倖免,事故中右手中指被切掉三分之二。“2004年之前,平均每三四年就有一名員工被傷到指頭。”楊尹渝説。手指傷了,還要不要繼續從事鉗工工作?有同事建議楊尹渝去庫房,這樣工作上也能夠輕鬆一點。出生在航太家庭的楊尹渝從小接受父輩幹航太、愛航太的影響,對航太事業有著濃厚的興趣,加上家人對他的支援和鼓勵,他選擇繼續堅守在鉗工的崗位上,而這一守就是37年。37年間,帶徒26人,其中高級技師3人、技師5人、高級工12人;37年間“楊尹渝班組”誕生了,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誕生了!
楊尹渝和他的部分團隊成員。(台灣網 盧佳靜 攝)
小人物 大工匠 團隊齊心克難關
已成為航太領域班組建設標桿的“楊尹渝班組”參與了中國載人航太工程、探月工程以及其他宇航工程的火工品機械零組件加工及裝配任務,攻克了多個國家重點型號産品生産中的加工難題。
在楊尹渝的團隊中,有曾經靠“賣苦力”養家的農民工員工,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高材生,無論來自哪,他們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精益求精,都是“各頂兒個”的能人兒。
有著“超人”綽號的黃祖銀説,每次看到神舟飛船發射的時候,心中的自豪感就會油然而生。工作中,他包攬班組裏臟、累、噪的各重點型號火箭固體發動機手工打磨,特別是關鍵部位噴喉的每一次手工打磨,成功助推了我國航太的每次發射。他“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影響著團隊中的每一位。2011對於黃祖銀來説,是很特別的一年。這一年裏,他先後榮獲瀘州市鉗工比賽第一名、四川技能明星員工、工廠突出貢獻三等獎等榮譽。2005年至2011年還連續被班組評為共好明星。
被稱為“達人”的陳大志於2001年進入班組,十多年來,他不斷學習掌握了各類重點型號點火器加工技術,不斷自主改進加工方法,解決了十多道過去的技術難題,為航太每次成功發射起到了保障作用。作為班組高強度加班生産的先鋒長期舍小家為國家,他“特別能奉獻的精神”為同事們所傳揚。
“楊尹渝班組”獲得的榮譽證書擺滿墻壁,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台灣網 盧佳靜 攝)
“殼子王”劉勇在衝壓工作上不斷創新,確保該工序連續8年無安全事故,多項創新避免5次傷人事故。他“特別能攻關的精神”感染著團隊中的每一位。
“楊尹渝班組”多次承擔難度較大的機構類産品生産任務,他們依著自己的實踐經驗,從裝配基準、裝配尺寸鏈、裝配工裝等方面向設計、工藝人員提出很多好的建議,更好地完善了設計、工藝文件,使産品在批量生産時能順利進行裝配。
某型號安全裝置曾出現失效故障,楊尹渝率團隊成員們反覆琢磨,認為是殼體上的深孔底部加工的粗糙度及形位公差不滿足裝配要求,他們自行設計了半圓單刃刀具進行多次技術攻關,解決了某型號用火工品殼體深孔加工問題,該類安全裝置再未出現過失效故障。
自動化創新第一人王成龍。(台灣網 盧佳靜 攝)
傳匠心 有創新 代代均有人才出
“要麼不幹,幹就幹到最好!”楊尹渝自幼受到父輩的諄諄教導,立志在工作崗位中做出一番業績,成為一名技藝高超的技術工人。在工作中他認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除自學鉗工的基本理論知識外,還在工作實踐中刻苦鑽研技術,彌補文化知識的不足。
徒弟們眼中的楊尹渝是無私的,進入班組已有9年的成員梁克鵑説,楊師傅總是將“絕技”無私的傳授給徒弟們,他的愛國情懷也時刻感染著周圍人。“作為航太人覺得自己身上的使命重大而神聖”,在耳濡目染下,梁克鵑在自己所帶團隊中也一直實踐著楊尹渝精神。
班組提倡“允許失敗,鼓勵創新”的理念,按照“創新十二思路”積極開動腦筋,創新創效。“創新紅人”王成龍是航三代,從小受家庭影響,致力為航太事業做出貢獻。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民族進步的靈魂。王成龍緊跟時代步伐,迎合創新潮流,與團隊人員各施所長、齊心協力研發出自動擰緊機,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創新過程中,王成龍也有遇到難題不得解的時候,他會虛心向前輩討教、與隊友及時交流,共同攻克難關。
“共祝願祖國好”六字醒目的挂在工作車間墻壁上,這是他們長期以來堅守的信念。(台灣網 盧佳靜 攝)
班組還長期開展“攻關揭榜”和“創新擂臺”競技活動,引導全員見賢思齊,針對産品進行品質提升和改進,鼓勵員工大膽嘗試,勇挑重擔,取得了顯著效果。僅2014年,班組創新項目就達50余項,這些創新成果可為企業節約資金50萬元以上。
針對班組個別員工技能較差的情況,楊尹渝組織開辦了班組“夜校”,堅持利用業餘時間,由班委人員上課,輔導。多層次、全方位的培訓在使班組員工思想素質、品質安全意識和技能水準得到提高的同時,也培養了班組的管理骨幹,班組的每一分子都在這個團隊中得到了鍛鍊和成長。
“共祝願祖國好”六字醒目的挂在工作車間墻壁上,這是他們長期以來堅守的信念;以國為重,以業為根,以人為本,以和為貴是他們堅持的核心價值觀;不放棄在小事上成就大事的機會,不放棄在平凡中達成非凡的追求是他們班組的價值理念……他們腳踏實地,用奮鬥繼續譜寫著新時代的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