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夢實踐者]東北大學王昭東:把國旗插在鋼鐵鍛造的峰巔

2018-03-26 10:5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鋼,是支撐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的“筋骨”。製造好鋼,一直是東北大學軋製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昭東教授為之奮鬥的夢想,他立志把國旗插在鋼鐵鍛造的峰巔。

  最新的成果閃亮在港珠澳大橋上。“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被寫入2017年國內十大新聞。這座世界總跨度最長、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對橋梁鋼的高強度、大規格、易焊接、抗疲勞、耐腐蝕等要求極為嚴苛,扛大梁的正是該實驗室王昭東團隊基於新一代控軋控冷工藝研發的高性能綠色橋梁鋼。

  王昭東是國家“十三五”海洋工程用鋼項目研發負責人,他説研發眼光要像鷹隼一樣犀利。鋼鐵冶煉技術林林總總,何為關鍵?驟冷。行話又稱淬火。就像蔬菜速冷保鮮,快速鎖定水分和營養,細胞組織還完好。鋼鐵也一樣,冷卻又快又均勻能使鋼鐵晶粒細化強化,是鍛造好鋼的關鍵。像艦船、潛艇的建造就急需各種極限規格的高強度鋼板。對這類鋼板做熱處理的輥式淬火機,以前我國並不能自主製造,發達國家對此秘不外宣,迫使我國高價進口高端鋼板。鋼鐵強國之夢如鯁在喉。

  為攻下山頭,插上國旗,王昭東等人組成了實驗攻堅先鋒隊。實驗設計出的輥式淬火機需要有應用夥伴,他們找到太鋼臨汾中厚板廠,看到該廠雖有興趣但卻猶豫“第一個吃螃蟹”風險太大,王昭東帶人索性在該廠旁邊租了一處毛坯房,白天遊説,晚上現場調研,一連堅持40多天,最終有了我國首臺(套)高端鋼板淬火裝備成功案例,被選入世界鋼鐵工業十大技術要聞。有了“零”的突破,國産高端中厚鋼板發生戰略拐點,由大量進口轉為批量出口。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成果鐫刻在祖國的鋼鐵生産線上。”這句話是王昭東的座右銘。他説科研人員要有腳踏實地的奮鬥精神,爭取項目不忽悠、不誇口,支出經費不旁騖、不浪費,尤其不能把成果當“貢果”去邀功利。

  這些年,實驗室圍繞國家戰略重點和企業實際需求開展“靶向式”攻關,在高強汽車板、高牌號電工鋼、高標準船用鋼等領域頻頻落子。超輕概念車、標誌建築、輸電鐵塔、鑽井平臺、大型潛艇……實驗室的創新成果寫在國民經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僅海洋工程用鋼項目的實施,即可實現我國高端海洋平臺用鋼品種自給能力達70%以上,最大壽命提升50%以上。1200噸超大型起重機吊臂、深海油氣田厚壁管線、馳騁北冰洋的破冰船,這些“國之重器”從此不再受制於人。僅最近5年,實驗室累計為鋼鐵企業創造利潤500多億元,綜合減少我國鋼鐵行業CO2總排放量的7%,有力推動了我國鋼鐵工業節能減排和綠色化轉型升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孫潛彤)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