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幸福的奮鬥者葉子陽:為了讓回家的路不再漫長

2018-03-23 09:49:00
來源:中工網
字號

  2018年3月,皖北大地風和景明、春意漸濃,位於阜陽市太和縣境內的商合杭高鐵五標工程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進行,全長40.967公里的古城特大橋在綠油油的麥田和盛開的油菜花中穿梭而過,遠遠望去,如長龍一般更顯巍峨、壯觀。

  16日15時18分,經過最後階段28分鐘的緊張施工,長達250米的鋼混結合梁成功實現了第二次整體降梁,順利完成了全橋應力體系的轉換,標誌著國內首次運用在時速350公里高鐵上的550米鋼混結合連續梁施工完美收官。

  此刻,一個站在全站儀背後、高舉紅旗示意高程已降至設計標高、皮膚黝黑的小夥子開心地笑了。他就是葉子陽,是中鐵隧道局商合杭鐵路五標二分部測量員,也是這座鋼梁建設的測量負責人。令他特別開心的是,鋼混結合連續梁施工的順利完成,為商合杭高鐵按期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將讓他和更多異鄉遊子回家的路不再漫長……

  選擇——追夢築路人 

  “為什麼要到我們工程單位來工作?”2016年招聘會上簡單的提問,在葉子陽的思緒中再次泛起,“有一種夢想讓回家的路不再漫長!”回答聲又迴響在耳邊……

  孩童時,子陽的父母同大多數四川山區的村民一樣,為了節省開支,外出務工一年就回家一次,有時甚至兩年回來一次,春節前跟著奶奶步行數裏山路後在站臺等待父母歸來的情形又浮現在眼前。在墊著腳望著遠方緩緩駛入站臺綠皮火車停穩後,在大包小包行李一晃而過和熙熙攘攘下車的人群中,終於看到了分別一年之久的父母,在奶奶的催促聲中終於叫出了“爸爸、媽媽”幾個字,“又長高了不少了,呵呵”,隨著父親摸著頭帶著疲憊而沙啞的笑聲和母親塞入小手中幾棵帶著濕露露汗水的糖果,一家人邁向了回家的山路。

  路途上奶奶的嘮叨,父母的“入川火車少”、“票太難買了”、“有的還是站票”、“車上人擠人”、“行李架上、座位下都有人”、“過道、廁所裏全是人”、“三十多個小時上廁所都難”的解釋又一次讓他懵懵懂懂體會到“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含意,心裏不由升起天真的夢望,盼著自已快快長大,修一條又寬又大的回家路,讓爸爸、媽媽回家不會這樣難、路上時間不會再這樣長……。

  在經歷了一年又一年的等待親人的煎熬與分別的痛苦後,葉子陽長大了,高考時,他毅然填報了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校地下工程與隧道工程技術專業。在校期間耳濡目染了中國鐵路的建設偉大進程,入川蜀大地的滬漢蓉鐵路、有著天路之名的“青藏鐵路”、四小時到達的京滬高鐵、最美高鐵之稱的“合福高鐵”……,深深印入了他的腦海,再次點燃了兒時夢想, 2016年結業後他入職中鐵隧道集團,參加了商合杭高鐵建設,從此踏上了追夢築路人的征程。

  愛心——國企員工的社會擔當 

  2017年6月7日,在安徽省立醫院,葉子陽靜靜地躺在採集床上,造血幹細胞分離機正馬不停蹄地工作著。三個小時後,216毫升造血幹細胞採集完畢,立即被送往北京。葉子陽也成為全國第6517例骨髓造血幹細胞捐贈,獲得安徽“阜陽好人”稱號。

  曾親身經歷512汶川大地震,因此也更懂得生命的意義。葉子陽回憶,地震發生時,他正在綿竹市城南中學上初一,那一刻整個大地都搖晃起來,大家跑到操場上抱在一起。幸運的是,沒有同學受傷。然而,當他返回家中時,看到房屋倒塌,道路被毀,舅舅也在地震中受傷,被砸成粉碎性骨折。置身廢墟中,他和家人陷入了絕望。就在危難時刻,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紛紛奔赴災區,幫助他們重建家園。舅舅也在大家幫助下,先後到成都、上海治療,身體恢復健康。後來,葉子陽家蓋起了新房,搬進新家的那一刻,他感激萬分,立志長大後一定把這份愛傳遞下去,力所能及幫助他人。

  2014年,正在上大一的他和同學在血站獻血時,得知造血幹細胞捐獻可以救助白血病患者,當醫務人員詢問他是否願意加入中華骨髓庫志願者庫時,他毫不猶豫答應了。“曾經我們遇到災難時得到了社會的幫助,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回饋社會,報答恩情。”

  “患者病情危急,你願不願意捐獻造血幹細胞?”2016年3月的一天,他接到安徽省紅十字會的電話,稱有一位白血病患者和他配型成功,需要捐獻造血幹細胞。他隨後答應,並捐獻了造血幹細胞,“自己一點小小的付出,就可以換來一個生命的重生,值得我毫不猶豫地去做。”

  在216毫升造血幹細胞採集完畢送往北京前,子陽收到了安徽省紅十字會轉交的患者感謝信,信中寫道:“我的家人、朋友也都以你為榜樣,紛紛加入中華骨髓庫,等我好了也要去做一名志願者,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貢獻綿薄之力。您的這份博愛和善良對於病中的我彌足珍貴,愛心無價,感恩之至,正是這偉大的奉獻,我才有了生的希望和可期待的未來”。

  堅守——“隧月”中成長 

  初入“隧月”的時光,工地是臨時的、流動的,是孤獨的,更是艱辛的,可對子陽來説,那是一個追夢的地方。有了夢想,就會有信仰、就會有力量,就不會孤單,不會怕苦怕累,就會一步一個腳印,在平凡的崗位上點燃青春夢想,書寫人生的美麗華章。

  工程人都知曉,工程建設中測量工作是最苦、最累的技術活,也是時時經歷風吹、日曬、雨淋和隨叫隨到的活,更是建設中的“導航”活,常有著“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的責任風險。

  從事測量工作的第一天開始,子陽就深知測量工作的重要性和艱巨性,他以”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的精神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工地上,經常看到他的狀態是扛著30多斤重的儀器一路小跑,你讓他慢點,他就嘿嘿一笑:“測量只能人等活,不能活等人那”。在工作中他也實實在在做到了這一點,現場施工過程中,測量工作經常是不定時的,只要現場來了任務,不管多忙多累,不管什麼時間,必須隨叫隨到。子陽也很快適應了高鐵建設的嚴要求、快節奏。“按時下班”、“週末”“節假日”的概念就慢慢淡化了,只要沒什麼緊要事,他就留在辦公室裏計算、製圖,每天晚上,最晚回到宿捨得肯定是葉子陽。通過不懈努力,日以繼夜的辛勞、成倍地汗水換來快速的成長,他成為了項目的測量骨幹,並於見習期滿後於2017年7月擔任了國內首次運用在時速350公里高鐵上的550米鋼混結合連續梁的測量主管。

  商合杭鐵路古城特大橋鋼混結合連續梁結構設計新穎,全長253.5m的梁體設計為550.7m的上承式結構,結合梁採用大面積薄層環氧樹脂砂漿作為鋼梁與砼橋面板的粘結傳力層,兩項均為高鐵橋梁的創新設計,施工品質要求極高。鋼混結合梁的施工是新工藝、新工法,施工過程中250米的鋼箱梁是由26個節段、52塊鋼梁焊接而成,在吊裝、拼接、焊接、橋面板安裝等過程中,需要測量人員全過程測量,施工時中又正值夏季,站在毫無遮攔的橋墩上進行工作,毒辣的陽光無情地曬在葉子陽的身上,他的皮膚被曬成了泛著油光的“漆黑”色。如果有人到工地上找他,即使不認識的人憑著一句“你去工地上找那個黑人就行了”保準能找得到,因為工地上沒有比他更黑的了。

  當前,中國高鐵已成為國家靚麗的名片,接近了時間和空間距離,讓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歸家的路不再漫長,而在這背後,正是有著像葉子陽這樣的高鐵築路人懷揣著“讓回家的路程不再漫長”樸實想法,追逐著中國鐵路一個又一個建設夢想。(記者 郝丹 通訊員 厲玉鵬 肖茂良 付旺)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