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産業旺,鄉村振興有底氣(聚焦高品質發展如何抓落實)

2018-03-22 13:03: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就如何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五個振興”,指出要從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5個方面系統推進。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重點。要推動鄉村産業振興,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産業體系,實現産業興旺,把産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全力以赴消除農村貧困,推動鄉村生活富裕。

  農業強,産業必須強。在全國各地,産業升級、三産融合、農民增收的生動畫卷正徐徐鋪開。

  創新升級,農業煥發新生機

  如今銷售火熱的福鼎白茶,一度默默無聞,價格低、利潤薄,大多通過仲介機構輾轉出口,無法有效帶動茶農致富。

  面對發展瓶頸,國家地理標誌産品成為福鼎白茶逆轉的關鍵。“鼓勵支援地理標誌産業發展,福鼎出臺優惠政策,每年為福鼎白茶的宣傳、科研、市場行銷提供專項經費。”福建省福鼎市副市長蔡梅榮介紹,“2009年,福鼎白茶成功註冊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10年被認定為馳名商標。”如今,茶産業帶動福鼎30萬茶農和10萬茶商、茶人增收致富。

  “截至2017年3月,福建省擁有地理標誌商標321件,數量居全國第二位,其中馳名商標26件。”福建省工商局有關負責人説,“地理標誌商標在提升産品價格、增加産值、提供農村就業崗位、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的成效正在逐步顯現。目前,福建絕大部分地理標誌産品已走出省內市場,走向全國乃至國際市場,有效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在四川,創新驅動畜牧業轉型升級,建設畜牧強省的目標正逐步推進。自2013年9月起,四川在牧區實施“現代家庭牧場示範建設”,推動牧區新型生産經營主體發展。

  據介紹,“現代家庭牧場”不僅僅是牲畜保暖兼牧戶住宿的地方,還配套建設了生産性道路把牧戶串聯起來,通過連片聯牧發展,建成了標準化、適度規模化的新型家庭示範牧場,環保、綠色、可持續、高附加值的養殖産業化之路也由此越走越寬。

  四川省農業廳畜牧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四川養殖業重點圍繞制約當前現代畜牧業競爭力提升的“節本增效,品質安全,生態安全”三大短板,精準聚焦現代畜牧業綠色發展主線,集聚科技創新要素,著力解決資金投入、人才培養等畜牧科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問題。

  精深加工,農産品價更高

  如何讓傳統農産品實現更高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河南新縣找到了一條“精深加工産業鏈”的新路子。

  近幾年,新縣豐富的山茶籽被用來量産榨油,榨出來的山茶食用油受到了市場認可,收購價格從2010年每斤3元漲到現在的13元。

  清洗、曬乾、去殼、粉碎、榨油、過濾……純物理榨油工藝雖然在新縣早有傳統,但由於費時量少,山裏人只為自給自足。為充分發揮茶樹資源的經濟社會效益,新縣成立了綠達山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引進先進純物理低溫冷榨生産工藝、全自動生産線、全套油脂檢驗檢測設備,高標準、嚴檢測全程管控,旨在打造消費者可信賴的高品質山茶油産品。

  “發展茶油産業既保護綠水青山,美化生態環境,又減少我國食用油對外依存度,確保國家糧油安全,同時還能帶動老鄉穩定脫貧致富。”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羚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熊維政説。

  品質興農,標準先行。在山東膠州,專業種植大白菜的基地,從源頭開始就“按標準生産、依標準管理”,實現農産品生産、加工、流通、銷售全程標準化。膠州市農業局農技站站長李正家説,這是解決地怎麼種、地少水缺和吃得安全等問題,進一步提高農業品質效益、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確保“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舉措。

  農業標準化生産基地的建設,促進了農業向標準化、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最終帶來的效果是農民增産增收。以膠州市膠萊鎮南王疃村為例,王疃現代農業示範園中高檔聯棟溫室達16336平方米,冬暖式大棚200座,2011年被認證為國家有機蔬菜基地,被農業部評為標準蔬菜園。全村農戶248戶,農民每人平均收入達2.6萬元。

  基地建設也使相關産業鏈得到進一步延伸。目前,膠州大白菜年加工能力超過千噸的企業有7家,其泡菜産品銷往日韓並佔據重要市場份額;註冊資金在3000萬元以上的大白菜種子企業有4家,年産銷大白菜種子100萬斤,佔全國白菜種子銷量的10%。

  此外,膠萊鎮還大力推進經營模式創新。副鎮長張瑞堂表示,通過探索“合作社運營+龍頭企業參與+基地生産+農戶參股”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引導農民成立了農産品生産專業合作社200余家,打造“訂單農業”,推行農超對接,形成了産加銷相銜接、貿工農一體化的農業産業化經營體系。

  三産助力,鄉村振興有活力

  3月19日一早,四川綿陽市安州區秀水鎮龍泉村的村民農機手李平安就來到了村裏的龍騰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跳上拖拉機,拉著一整車營養土直奔田裏。擺育秧盤、撒營養土、播種、再撒土,最後蓋膜,一車營養土很快見了底。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裏,李師傅和另外兩位合作社的農機手,要完成100多畝育秧任務,育好的秧苗供給周邊鄉鎮6000多畝水稻田。

  通過發展農業生産性服務業,四川大幅提升了農業種養效率,也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像龍騰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這樣的經營性服務農民合作社,四川全省還有2962個,通過入股分紅、合作經營、服務帶動等方式帶動小農戶增收致富。

  目前,四川全省共有7857個農業生産經營型服務主體,託管服務面積達936萬畝,涉及機耕、機播、統防統治、機收等農業生産多個環節,並向産前、産後多環節拓展,重點補助糧油類作物生産關鍵環節。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紮實開展農業生産託管項目,推進農業生産性服務業發展。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張克俊表示,四川十分重視通過發展農業生産性服務業,把小農戶納入現代農業軌道,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地”問題,推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引導小農戶走向現代農業規模化發展道路。

  長期以來,農産品生産的週期性、保質期短、農産品市場供求資訊不暢等因素導致農産品普遍存在“賣賤、買貴、滯銷”的怪象,導致的結果是“農民賣不掉、市民買不起”,農産品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過低,直接影響到農民增收和居民的消費體驗。面對上述困擾農産品市場的難題,河南從發展農産品電商入手,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新鄭大棗是河南土特産的一張名片,並成就了一家龍頭企業——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今年2月底,好想你發佈2017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營業總收入、營業利潤、凈利潤等指標較2016年均出現大幅增長。其中營業總收入40.69億元,同比增長96.4%。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公司董事長石聚彬説:“重要原因之一是公司拓展了電商渠道,銷售大幅增長。”

  “現階段推動我國農産品電商的快速發展,既是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服務脫貧攻堅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又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在共用經濟領域培育新增長點、新動能’的具體體現。”蘭考焦桐共用經濟研究院院長許貴陽説。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