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外媒關注易綱出任中國央行行長:經濟政策團隊全面調整

2018-03-20 15:13: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報道 駐美國特約記者 陳洋 記者 倪浩 盧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19日經投票表決,決定易綱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這位有留美經歷的經濟學家,被認為將充分繼承前任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政策遺産,同時在金融制度改革和市場開放方面態度積極,這似乎傳達中國未來政策傾向。外媒稱,在本屆人大會議上,中國政府重組經濟政策團隊,面對多重內外挑戰作出“應戰姿態”。

  “專家型官員”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中國全國人大19日公佈一批政府人事任命,其中易綱接替任職近16年之久的周小川擔任央行行長一職。自2002年以來中國央行的“周小川時代”宣告結束,新的央行行長將如何引領中國貨幣金融政策,引人關注。易綱也是中國首位具有海外留學背景的央行行長,1980年至1986年,易綱赴美國學習,最終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1986年至1994年在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經濟係先後擔任助教、副教授,1992年獲得終身教職。1994年易綱與林毅夫等發起組建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1997年,易綱進入中國人民銀行。路透社稱,易綱從2007年擔任央行副行長,作為周小川的助手長期掌管央行貨幣金融政策,是知名的專家型官員。此前他作為“周小川接班人”的形勢也比較明朗。

  對於當選新一任央行行長,易綱坦言,心情是平靜和莊重的,使命是神聖而光榮的,“我一定按照一會兒宣誓的誓詞來做好工作”。

  國家開發銀行資金局張超1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全球範圍內,主要經濟體中,包括歐美、日本和中國的央行行長人事更替都備受關注。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新任央行行長任命舉世矚目,完全在情理之中。張超分析説,全球經濟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主要由央行負責的貨幣政策代表經濟發展政策中最為核心的因素,直接作用於經濟穩定,甚至保障經濟增長。

  “國際化的行長”

  對於當下主要任務,易綱直言,是要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推動金融的改革和對外開放,保持整個金融業的穩定。關於新行長的政策傾向,彭博社稱,中國央行新行長上任後將致力於推動正在推進中的金融體制改革,考慮到未來央行在中國金融監管體系中更為鞏固的中心位置,新行長將在政策規劃和日常管理中發揮更重要作用。

  法新社稱易綱是一位“國際化的行長”,積極主張發揮市場作用,易綱承諾將給予國內外投資者同等地位,他上任後可能會放寬政策,允許更多外資進入中國市場,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增強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影響力。還有分析認為,中國央行將更進一步緊盯外界政策動向,採取積極行動,特別是美聯儲未來加息的可能,去年3月和12月,央行曾兩次跟隨美聯儲加息。業界普遍認為,易綱對周小川穩健貨幣政策及宏觀審慎政策非常熟悉,也基本將繼承這一政策,同時,易綱本人也是目前金融體制改革的主要規劃者之一。

  經濟政策團隊全面調整

  法新社稱,中國新一屆全國人大對國家經濟政策團隊進行全面調整,除易綱擔任央行行長外,何立峰擔任國家發改委主任,劉昆擔任財政部部長。此前,作為中央主要經濟智囊的劉鶴,也被委任成為四位副總理之一。這些官員們多數具有本部門長期任職的經驗,同時又有相當的國際視野和政策手腕,很顯然,新的政府經濟部門高官們將肩負起這些富有挑戰性的任務。

  張超認為,本屆中央政府領導層中曾經負責財經的官員數量較往屆明顯增加,這和中國目前面臨的經濟形勢密切相關。十九大關於三大攻堅戰的描述中,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排在首位。“本屆中央政府中涉及經濟的官員在財經各個領域擁有相當長的實踐工作經驗,對中國國情非常了解,同時具備很高的理論水準,這種複合型官員對於中國經濟的判斷更為客觀和準確”。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