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這位女性人大代表專門研究“新材料”

2018-03-20 13:33: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編者按】  

   兩會進行時,建言獻策,你有什麼好的想法?大到國家規劃、小到柴米油鹽,各方建言紛至遝來。我們採訪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兩會聲音!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太科工六院四十六所新材事業部技術總監馮艷麗 

    

  我是馮艷麗, 

  來自內蒙古代表團, 

  是中國航太科工六院四十六所 

  新材事業部技術總監, 

  也是內蒙古自治區F-12高性能纖維 

  科技創新團隊的帶頭人。 

  作為世界三大高性能纖維之一, 

  芳綸纖維是一種重要的戰略物資, 

  在航空、航太及民用領域應用廣泛。 

  過去,這種纖維被少數國家壟斷。 

  經過多年的科研攻堅, 

  我們所研製的F-12芳綸纖維 

  打破了國外的壟斷, 

  對我國高性能纖維的發展 

  起到了推進作用。   

    

  馮艷麗(第一排左二)和內蒙古自治區F-12高性能纖維科技創新團隊的部分成員。本人供圖  

  F-12纖維産業化項目 

  是軍民融合項目實施的典型範例。 

  這種材料的突出特點是輕質高強, 

  可用於製作導彈殼體、飛機發動機、 

  防彈頭盔、防彈衣等。 

  今年,我帶著家鄉人民的心願, 

  也帶著新時代“航太人”的期望, 

  來到北京參加“兩會”。    

    

  上個世紀90年代, 

  我國航太事業發展對高性能芳綸的需求十分迫切, 

  但是發達國家對技術進行壟斷封鎖。 

  開展高性能芳綸的自主研發 

  成為我們的必然選擇。   

    

   馮艷麗在實驗室工作。本人供圖      

  萬事開頭難, 

  沒有技術資料可參考、 

  沒有生産工藝可借鑒、 

  沒有研製經驗作依據, 

  我和團隊只能從頭學起。 

  一本《合成纖維生産工藝學》 

  是我的啟蒙老師, 

  實驗室成了我的“家”。 

  我和團隊經常加班加點 

  甚至連續一週不回家, 

  白天在試驗室工作, 

  晚上就睡在試驗臺上。 

  就這樣邊學邊幹, 

  幾年時間裏, 

  工作筆記我就記了十幾本。 

  每一批實驗的情況、 

  每一根纖維的性能數據、 

  每一個異常問題我都會記錄在案。 

  研製F-12高性能纖維所使用的溶劑, 

  味道刺鼻、具有毒性。 

  由於長期接觸,我的嗅覺基本失靈。 

    

   馮艷麗和團隊研製出的F-12高性能纖維産品。本人供圖   

  2013年, 

  經過國內權威專家組鑒定, 

  F-12高性能纖維産業化技術, 

  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F-12高性能纖維生産技術實現了 

  從無到有, 

  從實驗室研製到産業化生産, 

  從航空航太到民用領域的應用發展, 

  我和團隊成員開闢了 

  F-12纖維的國産化應用之路。    

    

    

   馮艷麗(左一)和其他人大代表討論建議。本人供圖  

  作為一名從事高性能纖維研究二十多年的科研人員,我的使命就是要不斷提升F-12纖維産品的品質、不斷拓展F-12纖維的應用領域。作為人大代表,我帶來了兩個建議: 

  一是建議加大對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産業化發展的支援力度。一方面,加大對高性能纖維應用技術的研發投入,針對我國航空、航太領域及重大高端裝備業的需求,開發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性能纖維的應用技術和市場;另一方面,加大對高性能纖維製備新技術的研發投入,實現其低成本化、規模化,提高市場競爭力。 

  我的第二個建議是關於軍民融合。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著軍地相關項目審批程式多、難度大的問題,地方政府在協調軍方落實項目和溝通聯繫方面存在很多困難。軍地項目投資渠道偏少,缺乏資金支援,啟動建設難度較大,與地方經濟建設融合不夠。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完善軍民融合項目在申報、審批和建設等方面的制度、機制,為地方申報軍地項目創造條件;建議相關部委增設軍民融合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專項和軍民融合項目投資基金;對參與支援軍民融合項目、重大軍民兩用技術開發、“民參軍”等領域建設的風險投資、私募股權基金實行投資收益稅減免政策。(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潼 實習記者 胡雲茹)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