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宗教界委員談履職: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反映信教群眾呼聲

2018-03-15 08:55:00
來源:中新社
字號

  (兩會訪談)宗教界委員談履職: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反映信教群眾呼聲

  中新社北京3月14日電 (記者 楊程晨 安英昭)多位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中國宗教團體負責人在北京出席全國政協大會期間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他們表示,堅持中國化方向是中國宗教實現健康和諧發展的必由之路和應有之義,助推民族振興和國家發展是宗教團體的責任和義務。

  宗教在中國化進程中和中華文化相融合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表示,在宗教中國化進程中,中國宗教應當秉持與時俱進的精神,跳出固守傳統的局限,將本宗教基本教義精神、禮儀制度、弘傳方式與現代思想文化、管理制度、傳播媒介有機結合併有效貫通,讓宗教的精神本懷突破形式束縛,真正彰顯于中國當代社會,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新活力和正能量。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表示,佛教是外來宗教中國化較成功的例子。宗教在中國化進程中要和中華文化相融合,更要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他建議,進一步挖掘佛經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的內容;在遵守國家憲法法律的基礎上,開展寺廟管理、講經傳法等工作。

  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説,藏傳佛教能傳承上千年,是因為能適應所處時代的發展環境。藏傳佛教首先要通過自身建設、正本清源,使修行環境更清凈;其次要參與到實際工作當中,如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會長楊發明指出,堅持伊斯蘭教中國化方向,必須堅持愛國與愛教相統一,堅持宗教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正確認識和處理國法與教規的關係,培養高素質的宗教人才,構建中國伊斯蘭教經學思想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傅先偉認為,堅持中國化方向是宗教實現健康和諧發展的必由之路和應有之義。推進基督教中國化,應以《聖經》為依據,在信仰和社會實踐中紮根中國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房興耀建議,宗教界人士應通過傳經布道,帶領廣大信教群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從神學本地化研究著手,推動天主教發展,在禮儀和建築風格上體現宗教的中國化。

  履職反映信教群眾呼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會長李光富表示,履職過程重在調查研究、聯繫群眾,蒐集信教群眾心聲並反映到國家政策層面。“去年的一個提案是關於設立道醫研究院和道醫培訓的問題,希望打造一個平臺把道教傳到民間的技藝挖掘出來,為社會服務。”

  “政協委員既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自2010年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以來,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表示,自己的參政議政能力在此過程中有一定提升,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剛過去的2017年,班禪前往青海、西藏八個地市州調研。通過和農牧民的接觸,他説自己深刻感受到,在黨的領導下、在各族各界共同努力下,藏區取得了巨大的發展變化,特別是農牧民的生産生活水準與日俱增,從農牧民的笑容中能夠感受到他們發自內心的喜悅和對現有生活的珍惜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班禪表示,他還將持續安排細緻調查,結合數據和實例做好提案。

  傅先偉表示,自己每年都要到七八個省市的基層調研,在履職中考慮最多的是反映基督教的社情民意,並重點關注人才培養及教職人員面臨的困難。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馬英林説,全國政協自成立起就設有宗教界別,愛國宗教人士是國家建設中的積極力量。發揮宗教團體負責人的力量和智慧,共同助推民族振興和國家發展,既是責任、也是義務。(完)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