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司法機關代表委員高度“點讚”兩高報告

2018-03-12 10:13:00
來源:法律與生活網
字號

  【《法律與生活》兩會記者 盛學友 報道】3月1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各代表團召開全體會議,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各界別委員舉行小組會議,審議、討論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法律與生活》記者採訪到一些司法機關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他們在審議、討論對兩高報告高度“點讚”。

  劉曉雲:五大成績,兩點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劉曉雲認為,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通篇貫穿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展示了五年來全國法院工作成效,文風樸實、數據詳實,總結成績客觀全面,分析問題實事求是,工作打算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措施有力。

  劉曉雲代表由衷地感到最高人民法院過去五年工作很不平凡、很不容易,是取得跨越式發展的五年,是值得大書一筆的五年。過去五年,全國法院工作取得了很多方面的成績,印象最深的亮點工作有五個方面:

  一是審判任務出色完成。面對繁重艱巨的任務,最高人民法院不僅圓滿完成自身審判任務,還監督指導全國地方法院審結、執結8598萬件案件,審判品質效率均有顯著上升。

  二是司法體制改革任務順利推進。最高人民法院指導全國各級法院緊緊牽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統籌開展人員分類管理改革、立案登記制改革、法院組織體系改革、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等任務,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但沒有做成的改革。

  三是破解執行難取得重大進展。最高人民法院加強頂層設計,帶領全國法院攻堅克難,推動形成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大格局,破解執行難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四是資訊化建設取得跨越式發展。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機遇,大力推進智慧法院建設,構建了人力與科技深度融合的司法運作新模式,法院工作現代化水準大大提升。

  五是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院,努力打造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法院隊伍,涌現出以鄒碧華同志為代表的一大批先進典型。

  劉曉雲代表結合上海法院工作情況,就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提了兩點建議:

  一是進一步加強對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的指導。上海是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地區。這項任務要求兩年內全部完成,其中大部分任務要在今年年底完成,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建議最高人民法院對我們進一步加強指導,推動完善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的頂層設計,指導上海法院統籌好各項配套改革任務,幫助破解改革中遇到的難題,推動改革順利進行。

  二是進一步加強對案多人少矛盾的研判應對。隨著收案數量持續大幅攀升,法院人案矛盾日益突出。建議最高人民法院加強研判,與中央編制部門聯手建立科學的審判人員編制動態增減機制,保證審判人員設置與日益繁重的審判任務相一致,為人民法院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

  楊臨萍: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楊臨萍在審議兩高報告時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以詳實的數據和豐富的案例,展示了五年來所取得的新發展,總結成績實事求是,查擺問題客觀準確,工作建議重點突出。我完全贊成。報告充分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認真履行職責,穩妥有序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司法品質、效率和公信力持續提升,在推進平安中國和法治中國建設、服務改革發展穩定大局、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等方面均取得了明顯成就。

  楊臨萍代表説,聆聽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代表團的重要講話後,深受鼓舞、倍感振奮。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法治德治的重要講話,對全黨全國具有重要意義,對重慶具有精準指導意義,必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重慶法院將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市法院頭等重要的政治任務,學懂弄通做實,抓好學習領會、做好融會貫通、深入轉化為實踐,切實推動全市法院工作不斷實現新發展,努力為全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以生動的審判實踐,不辜負總書記的期望和重托。

  楊臨萍代表認為,五年來,人民法院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求真務實、砥礪奮進,取得諸多歷史性成就。具體體現在八個方面:

  一是辦理了大量的案件,定分止爭、構建和諧、服務發展作用有效發揮。

  二是嚴懲腐敗犯罪,為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形成並鞏固發展提供司法助力。

  三是堅決糾正防範冤假錯案,體現了司法的理性和擔當。

  四是有力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五是打響“基本解決執行難”戰鬥,努力把當事人紙上的勝訴權利變成手中的真金白銀。

  六是堅定不移推進司法改革,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但沒有做成的改革,在推動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建設上邁出堅實步伐。

  七是大力加強資訊化建設,初步建成以網路化、陽光化、智慧化為特徵的智慧法院。

  八是堅決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打官司不僅公平正義、而且方便快捷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陳明國:三個好與四個前所未有

  

  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陳明國在青海代表團審議兩高報告時,結合人民法院工作實際作了發言。他説,周強院長代表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工作報告,是一個講政治的好報告、一個講法治的好報告、一個重為民的好報告。

  一是講政治的好報告。

  報告通篇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黨對人民法院工作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全黨的核心地位,把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法院工作行動綱領和政治規矩。

  二是弘揚法治的好報告。

  報告高舉法治大旗,以“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為工作目標,特別是在重大敏感案件的審理中,始終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始終保持居中裁判,不為各種紛繁所擾,不為各種雜音噪音所惑,不為阻力、壓力所阻,保持了法治的定力,維護了法治的權威。比如説夏俊峰、復旦投毒、于歡案件,兼顧了法律和正義的底線,回應了社會關注,成為了全民共用的法治公開課,同時在狼牙山、邱少雲案件審理中,充分發揮了司法教育指引的作用,樹立了全社會的行為規範準則,引領了社會風尚。

  三是重為民的好報告。

  報告講到了涉民生案件的相關情況,比如農村的土地案件、農民工討薪案件等等,同時大篇幅講了司法為民的舉措。過去這些年,人民法院牢固樹立宗旨意識,積極推進司法便民的舉措,加快訴訟服務中心的建設和升級,建成了訴訟服務大廳、網上訴訟服務中心,12368訴訟服務熱線“三位一體”的訴訟便民體系,極大便利了人民群眾,同時切實加大司法救助力度,減免訴訟費,切實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司法的溫度。

  陳明國説,報告不僅是因為寫得好,最主要是工作幹得好,近年來法院工作成績突出。根據周強院長報告的九個要點,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概括為四個前所未有:

  一是完成了前所未有的辦案任務。立案登記制改革後,案件呈井噴式增長,在人員不增反而下降的情況下,較好地完成了審判業務。

  二是以前所未有的勇氣解決執行難問題。在黨委領導下,開展專項行動,內部看,建立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外部看,不斷規範執行領域工作,一案一賬制、加強網路拍賣等執行資訊化措施不斷推進,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大格局已經形成。

  三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糾正冤錯案。向自己開刀,糾正了一大批錯案、冤案,落實國家賠償,只有中國共産黨、中國法院才會這樣去做。

  四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四項基本改革、建立巡迴法庭等改革措施不斷深入,以極大地力度推進司法體制改革。

  這些成績的取得,在於各級黨委的領導、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習近平總書記評價法院工作:法院工作取得卓有成效,司法體制改革做了很多年沒有做成的事。黨中央對法院的工作滿意,是對法院系統最大的鼓舞,是對法院幹警最大的安慰。

  最後,陳明國説,非常感謝最高法院對青海法院一如既往的支援,希望進一步給予支援。

  高繼明:六個前所未有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高繼明在審議兩高報告時發言説,他作為一名長期在檢察機關工作的全國人大代表,見證了檢察事業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的不平凡歷程,取得的成績和帶來的變化是根本性的、深層次的、歷史性的。

  高繼明代表認為,五年來,檢察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突出表現在“六個前所未有”:

  一是接受黨的領導的自覺性前所未有。五年來,高檢院和各級檢察機關把堅定不移接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貫穿于每一項檢察工作部署當中、每一起案件辦理當中、每一項改革當中;把堅持不懈地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檢察工作的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四個意識”樹得更加牢固,“四個自信”更加堅定。

  二是服務大局的主動性前所未有。高檢院把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重大決策部署作為服務大局的重要體現,先後制定出臺11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政策指導和服務保障意見,涵蓋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一帶一路”、非公有制經濟、科技創新、健康中國、産權保護、金融安全、企業家合法權益等眾多領域和方面。

  三是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的有效性前所未有。全國檢察機關嚴厲打擊影響百姓安全感的各類刑事犯罪,尤其以集中時間、聚焦問題、精準施策、講求效果為特徵的一系列專項整治行動,實實在在地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2017年,我國嚴重暴力犯罪案件比2012年下降了51.8%,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滿意度從2012年的87.55%上升到2017年的95.55%,成績有目共睹。

  四是 “打虎”“拍蠅”“獵狐”力度節奏前所未有。全國檢察機關不但堅決有力地查辦了一大批位高權重的“老虎”,而且持之以恒地開展查辦和預防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職務犯罪專項工作、集中懲治和預防惠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專項工作等各類“拍蠅”專項行動,既化解了民怨、又保護了民利。

  五是主責主業的放大效應前所未有。五年來,高檢院不斷強化刑事立案、偵查、審判監督,尤其是堅守防止冤錯案件底線,堅決監督糾正了“張氏叔侄強姦殺人案”“于英生殺妻案”等一大批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重大冤錯案件;對法院再審的“聶樹斌案”“呼格吉勒圖案”等案件,認真復核證據、堅決依法提出糾正意見,共同糾錯。對社會高度關注的“王玉雷故意殺人案”“于歡辱母殺人案”等,及時發出檢察聲音。

  六是司法體制改革的推進力度前所未有。高檢院緊緊牽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深入推進員額制改革、人員分類管理改革,全面開展檢察人員分類定崗,建立完善各類人員職務序列,初步建立了權責明晰、監管有效、保障有力的檢察權運作新機制。高檢院還深入推進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深化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不斷完善規範司法行為長效機制,強化內部監督制約實現網上辦案系統全流程監控,統籌推進內設機構改革、跨行政區劃檢察院改革、省以下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等司法改革任務。

  傅信平:用數據和案例説話,具有五個特點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傅信平在貴州代表團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兩高工作報告發言時説,曹建明檢察長所作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通篇貫穿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一系列重要指示,全面總結五年來的檢察工作,客觀分析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明確提出2018年努力的方向,是一個主題鮮明、邏輯清晰、言簡意賅、實事求是、符合實際、含金量高的好報告。我完全贊成這個報告。

  傅信平代表認為,最高檢工作報告具有五個顯著特點:一是著重突出黨對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二是著重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宗旨;三是著重突出用數據和案例説話;四是著重突出語言通俗易懂;五是著重突出問題導向。報告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不回避問題,對問題指出深刻尖銳,不避重就輕。

  傅信平代表表示,2018年,貴州檢察機關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對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服務全省工作大局,為新時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法治保障;組織開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營造企業健康發展法治環境專項工作;依法懲治各類刑事犯罪,堅持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突出打擊嚴重危害社會治安和公共安全的犯罪,積極主動投入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加強對偵查、審判、執行等活動的法律監督,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權,切實維護司法公正;把全面從嚴治黨深度融入各項檢察工作,不斷提升全面從嚴治檢水準,努力建設一支過硬檢察隊伍。

  訚柏:新成效、新常態、新進展

  

  青海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訚柏在青海代表團審議兩高報告時,結合檢察院工作實際作了發言。他説,聆聽了周強院長和曹建明檢察長作的工作報告,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汲取了智慧,受到了鼓舞。

  訚柏檢察長認為,兩院的報告有四個共同點:

  一是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法思想為指導,通篇貫穿了黨的十九大精神;

  二是集中體現了“實”和“細”,實就是求實、務實,細就是細緻、深入。兩個報告都用大量事實、數據、案例詮釋了對黨忠誠,凸顯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

  三是充分反映了“兩院”按照黨中央要求紮實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四是從報告文本來看,“兩院”報告篇幅相當且都用附件對報告進行了支撐解讀和補充説明,內容充實鮮活。

  訚柏檢察長説,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報告有許多亮點。體會最深的是,過去五年,最高人民法院以及各級法院下了很大決心解決執行難的問題,想了很多辦法、出了很多措施,取得了實效。

  訚柏檢察長説,檢察機關過去五年的工作亮點紛呈:

  一是全國各級檢察機關通過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檢,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各級檢察機關隊伍建設取得良好效果,辦案品質和效率、社會滿意度都在穩步提升。以青海為例,青海省綜治委和省統計局每年都會委託第三方機構對檢察機關進行人民群眾滿意度的調查,反饋結果顯示,滿意度在穩步提升。

  二是全國檢察機關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比如,在依法保護産權方面,各級檢察機關認真踐行謙抑、審慎、善意理念,切實有效加強了對産權的保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全國檢察機關不斷強化法律監督職能,檢察工作取得新進展。五年來,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工作,植根當地、服務當地,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為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