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夢踐行者】趙紅衛:巾幗研發復興號“大腦” 創驚世"中國速度"

2018-03-12 09:55:00
來源:大洋網
字號

  今年,全國兩會首次迎來了“委員通道”。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大廳面對無數鏡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工程師趙紅衛,與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副主任、航太員楊利偉,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共同亮相。

  作為首位亮相“委員通道”的女政協委員,趙紅衛回答問題時言語輕柔,落落大方,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她溫婉的形象背後,卻書寫著一名科技工作者為中國高鐵奮鬥的故事,以及所開創令世界驚嘆的中國速度。

  ◆談復興號有多牛:從國産化邁向自主化

  >>她帶領團隊,設計復興號“大腦”網路控制系統

  高鐵、共用單車、移動支付和網購,並稱中國的“新四大發明”。而復興號的出現,讓中國高鐵從國産化邁向了自主化。2017年6月26日,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在京滬線首發,並於9月21日在京滬線實現了350公里/時的全球商業運營高鐵最高時速,為世界樹立了新的標桿。

  “復興號動車組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最重要的體現是所有的系統,從牽引、制動到列車網路都是自主研發的。”其中,被稱為復興號“大腦”的列車網路控制系統,正是趙紅衛帶領團隊研發的。

  趙紅衛解釋,高鐵本身就屬世界鐵路科技競爭激烈的領域,其中網路控制系統更是壁壘森嚴的核心焦點,被稱為列車的“大腦”。“它就像列車的中樞神經,像人的大腦一樣,控制列車到底是往前開、往後開,或者是停下來。”

  ◆談差距有多大:最初別人有門窗我們燒磚頭

  >>27年扎進鐵路,見證中國高鐵技術創新每一步

  27年前,大學畢業的趙紅衛一頭扎進了鐵路事業。從十幾年前關注高鐵,到作為技術負責人參加高速CRH3型動車組技術引進的談判,再到為“復興號”高鐵網路控制系統進行原始創新,趙紅衛見證了中國高鐵技術創新的每一步。

  之所以要實現“中國造”,是因為十多年前,中國研發“和諧號”動車組,引進了國外的多種型號列車,由於標準不統一有時會導致列車之間的零部件難以互換。此外,在我國高鐵的運營環境中,即使是一個小小的零部件,也要適應跨度極大的環境溫度要求,可能是從零下四十度到零上四十度,這一類問題是許多國外型號列車不需要考慮的。

  在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的官網上,一篇文章記錄了趙紅衛最初參加和諧號CRH3型動車組引進工作談判時,觀察到的中外技術差距:“就像蓋房子,他們已經有了一定預置結構,門窗、水泥等部件都齊了,只需要加以組合就行,而我們好像是從燒磚頭、煉鐵開始。”於是,趙紅衛的團隊從網路技術的最底層開始研究,國外不出售網路晶片,就按照通信協議標準進行研製,買不到網卡,就在晶片基礎上研製網卡。

  就這樣,趙紅衛帶領技術團隊,一一攻破了這些技術壁壘。她告訴記者,高鐵的自主化將實現降低運營成本最大化。“復興號的牽引力比原有的和諧號提升7%,車速從0加速到350公里,比既有的和諧號啟動時間縮短,動力也更強勁,這樣更適合中國的線路和運營需求。”

  ◆談高鐵有多遠:今年擬修線路約3000公里

  >>京廣線距離遠溫差大,對復興號是考驗也是優勢

  2016年,我國的高鐵線路為2.2萬公里。2017年,新修的鐵路達3800公里,其中高鐵就有3000公里,高鐵線路隨之達到2.5萬公里,總長度在世界佔比達到66.3%。“除了線路的規模世界最大,我們的旅客發送量也是世界最高,累計已有70億人次。”

  今年,我國鐵路還要繼續修建約4000公里,高鐵約3000公里。

  復興號何時能實現大規模應用?趙紅衛坦言,從去年9月京滬線率先實現了350公里/時路段的運營後,正在考慮逐步擴大復興號的開行範圍。“不過運作並不僅僅對車有要求,還要有線路、供電、信號等配合,需要綜合進行評估,我們會在力保安全的條件下,有序地推進。”

  “我國線路最大的特點就是距離遠,像京廣鐵路約2300公里,從北京到廣州最快也要8小時,南北溫差大,夏天很熱,冬天又很冷,這既是考驗也是優勢。”所以,復興號能適應高寒、高溫、高濕、高海拔等各種環境的運作要求。除了在國內擴大開行範圍,復興號的各項高鐵技術也正在走出去,像雅萬高鐵、中泰高鐵和中老高鐵都有應用“中國智造”的元素。

  ◆談女性有多苦:科研工作者沒有性別差異

  >>為做實驗,在列車不喝水不上廁所一待一晚上

  作為一名女性科研工作者,趙紅衛坦言,最大的感受就是科研工作者沒有性別差異。女性一樣能吃苦。“我們團隊現在有四十多人,其中女生有六人。”在她看來,隊伍中的女孩都特別能吃苦,從不會因為自己是女性而對自己降低要求。“我們除了在實驗室做實驗,就要到現場勘查,不去現場是得不到鍛鍊的,很多時候環境條件還是相當惡劣的。”

  “我記得有一次去做重載實驗,不能喝水,因為在列車上是沒有廁所的。”而且由於車輛白天要運營,只能在晚上去做實驗。進行完列車上的軟體操作後,趙紅衛與同事們要跟隨清晨的第一班列車出發。“經常在列車上一待就是一個晚上。”

  趙紅衛也覺得,女性在科研方面其實有不少優勢——例如工作非常細緻、深入,同時語言和溝通能力也相當強。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