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夢踐行者】與總書記面談的這個“80後”廣州仔,原來是個有故事的人

2018-03-11 09:52:00
來源:大洋網
字號

  與習總書記面對面談創新與人才  

  2008年,“80後”袁玉宇結束海外留學生涯選擇回到家鄉廣州,將創業夢想在這片故土上締結。如今邁普公司茁壯成長,袁玉宇也踐行著他的創業夢和中國夢。

  2018年的3月7日,作為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袁玉宇在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做了《推進産業創新和人才發展》的發言,與總書記和代表們分享了自己的海歸創業故事和體會。

  “我感覺,習總書記對留學生回國創業非常重視。總書記説,現在國家強大起來,向心力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人願意首先選擇回國,這是非常好的事情,我們要繼續營造這種氛圍。”袁玉宇告訴記者,他在審議發言時,總書記與他互動頗多。

  袁玉宇説,近年學成歸國的人越來越多,以前很多人對“海歸”回國不理解,認為混得不好才回來。“現在,不少取得很大成就的人回國,他們都向我取經。”袁玉宇説起這點頗有感觸。

  邁普公司取得的成績,得益於廣東廣州這片創業沃土。習總書記對廣東省人才的引進力度評價很高。袁玉宇告訴總書記,現在廣東已成為不少人才回國的首選,特別是過去幾年廣東人才政策的支援力度很大,對海外人才確實是吸引力最大的地方。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就不能真正強大起來。強起來要靠創新,創新要靠人才。

  這幾天,“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如嘹亮號角般傳遍神州大地。袁玉宇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習總書記對創新企業取得的成長感到欣慰,要求政府加大對科技企業的支援,讓企業辦得更好。

  創業經歷“幾經風雨,終見彩虹”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對我是巨大的鼓舞!”袁玉宇回憶篳路藍縷的創業歷程——是在國外平穩發展,還是回國創業獲得更廣闊的天地?如今有了真切的答案。

  2008年,袁玉宇從華南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專業本科畢業後,選擇出國深造。不到四年的時間就獲得美國Clemson大學生物工程專業博士學位。工作後,他所在團隊的前沿研究,引來美國本土媒體的近百次跟蹤報道,聲名鵲起之時,他卻出人意料地選擇了回國創業。

  袁玉宇直言,對於國內還是起步期的再生醫學産業,自己很著急。“90%以上的産品仍依賴進口,造成病人巨大的經濟負擔。我當時就想,如果能夠帶回先進技術實現國産化,將為大眾節約大量的醫療費用支出。”

  在這種想法的驅動下,袁玉宇2008年9月在廣州開發區創辦了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主攻以生物3D列印技術為基礎的再生醫學技術平臺。

  和大多數創業者一樣,袁玉宇最開始也苦於沒錢,後來拿到了300萬元的天使投資,才好不容易撐過了企業萌芽期最艱難的兩年。“當時幾乎所有的錢都被拿來搞研發,生活十分艱苦。”袁玉宇説,工作之初他的收入只相當於在美國工作時收入的1/10,所以即使加班到深夜,五六個同事去周邊的小飯館吃飯,每頓飯的花銷也不超過100元。

  為了讓産品打造得更完美,整整三年,袁玉宇和他的團隊沒有賣出過一件産品,沒有賺過一分錢。幸好,廣州開發區向邁普提供了5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並免去三年的租金。2009年,袁玉宇獲評廣州市首批“海外高層次人才”,獲得人民幣400萬元的資助,這是他創業以來得到的第一筆大額政府資金。

  大額資金的投入,令邁普加速開發的步伐。第一個是再生型植入類醫療器械産品“睿膜”——作為一張“膏藥”一樣的膜,貼在大腦腦膜的受損處,就可以令腦細胞自動生長形成新生組織。這張神奇的薄膜,已經成功打入歐洲、美洲高端市場,也是中國首個成功實現産業化的生物3D列印産品。

  “我們在有些國家或地區的定價,比主要競爭對手強生還高。在某一些細分領域,通過新技術和原創性技術,我們擁有了一席之地。”袁玉宇對於民族自主品牌能夠殺向國際,並打破強生、美敦力等醫藥巨頭産品在國外的壟斷,備感自豪。

  踐行中國夢:建議政府創新政策更重視市場  

  談及今後如何踐行總書記的囑託,袁玉宇説,邁普公司非常重視人才聚集,“我們現在擁有幾十名博士,如何利用這一優勢,是邁普今後要做的文章。”

  袁玉宇向記者透露公司創新方向的兩點計劃:第一,繼續在原創技術、前沿技術上加大投入,持續創新;第二,在産業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産業化方面,儘快促進原始技術産業轉化,形成一個市場認可的好産品。“我們希望開發出更好、更有療效的安全産品,解決很多組織和器官缺失病人的痛苦。”

  袁玉宇在本次會議上也帶來了他對科技創新的建議。他認為,創新政策應該更加重視市場,建議政府從創新産業發展全鏈條的角度,來考慮創新政策的制定和創新氛圍的營造。

  “今後我們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要有更多具備創新能力的大企業,有創新産業。而創新産業的形成則必須要經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而不是只從技術來判斷。”因此袁玉宇認為,從國家層面來説,今後需要更加注重對創新企業的市場支援。

  如何讓創新産品更快進入市場,更快經過市場的檢驗來完善?這非常重要。以生物醫藥來説,目前有大量的技術、項目和小企業出現,但卻遇到市場準入這個瓶頸。“有一些太創新的産品,因為沒有相應的制度配套而無法進入市場。如何從全産業鏈的角度,為創新産品進入市場做配套政策,這是非常關鍵的問題。”袁玉宇説。

  袁玉宇的同事們表示深感鼓舞 

  袁玉宇在人民大會堂與習總書記現場對話,讓廣州沸騰了。在廣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科學城內,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三樓的會議室燈火通明。當晚,袁玉宇的同事們聚集在會議室內,一起收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

  “快看,這是我們的袁博士!”新聞聯播剛開始,會議現場的員工們很快就從電視鏡頭中發現了袁玉宇的身影,他們激動萬分、心潮澎湃,有的員工不禁拿起手機拍攝記錄這一自豪的時刻。

  看完新聞聯播,在場的員工們對於人才和創新,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邁普再生總經理助理羅林波説,看到這一刻真的感到很自豪。“‘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總書記的講話振奮人心。”

  羅林波畢業至今紮根公司6年了。他表示,在這樣的氛圍下,大家齊心協力共締“創業夢”。

  另一位年輕人關安齊進入公司4年,現在已經是IT部的一名主管。他為自己的工作自豪,3D列印技術開發植入醫療器械這個産業領域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為健康事業做出奉獻、造福他人。

  如今,邁普已成為一家應用生物3D列印技術開發植入醫療器械、開展精準醫學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在長達9年多的埋頭奮戰後,申請國內外專利180多項,獲得包括美國、俄羅斯、日本、中國等授權專利71項。多個三類植入醫療器械産品完成産業化,並完成全球50多個國家的註冊。

  “幾經風雨,終見彩虹。公司的跳躍式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培育。”袁玉宇回顧過去,對未來充滿希望:“我們一定要牢記總書記的囑託,我們一定會研發出越來越多的‘國貨’,走向世界高端市場。”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