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全國人大代表:建議推動福建自貿區升級為自貿港

2018-03-10 10:28:00
來源:華廣網
字號

  華廣網3月9日訊(宋璟卉 有嘉)9日,在全國兩會上,福建團人大代表提出,要積極探索推進自由貿易港的建設,進一步回應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進一步拓展開放範圍和層次,全面複製推廣自貿區經驗,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福建需探索推進自貿區到自貿港的升級 

  “自由貿易港是中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新高地,探索過程要對標國際自由港的成功實踐。”全國人大代表、 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福建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黃茂興如此表示。十九大提出“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後,福建多次強調“推進設立自由貿易港”。對此,今年他提出“積極探索推進自由貿易港的建設以及加快培養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化人才”的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黃茂興接受華廣記者璟卉採訪 

  2014年12月12日,國務院決定設立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包括了福州片區、廈門和平潭片區,總面積達總面積118.04平方公里。

  “全國各地積極探索和籌劃自由貿易港建設,從東部沿海地區到中西部地區形成踴躍的態勢,福建有非常大的優勢。”他表示,這是提出此項建議的初衷。

  從新加坡、迪拜、德國漢堡等自由港的成功實踐來看,黃茂興指出,自貿區與自由貿易港對標有三個著力點,分別是高標準規則、自由政策和要素配置等。

  “從自貿區發展探索到自由港建設,人才建設始終是優先考慮環節。” 黃茂興分析認為,應當培養熟悉“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投資貿易、文化、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國際通”人才;應當培養了解中國投資貿易政策走向,了解“一帶一路”建設內容的“中國通”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代表團審議時説,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資源被領導人提高到國家戰略,因此在發展中解決人才瓶頸問題尤為重要。這也讓我看到了我提出這項建議的及時性,充滿正能量。”黃茂興如是表示。

  盤活“機制”深化自貿區的發展升級 

  福建自貿試驗區自2015年4月掛牌以來,到2017年底,在181項總體方案的基礎上,重點試驗任務實施了177項。累計推出實施創新舉措11批285項,其中全國首創103項,對臺先行先試63項。

  “福建自貿試驗區掛牌近3年,建立了新型商事服務體系、投資服務體系、貿易便利化服務體系、事中事後監管制度,也形成了對臺‘先行先試’,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制度創新體系。”同樣關注自貿區建設的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地方稅務局局長趙靜這樣對記者説到。

  據她介紹,福建省自貿區目前為止培育了物聯網、跨境電商、融資租賃、保稅展示等一批新的産業,也形成了一批重點平臺。

  趙靜代表表示,福建省稅務部門相繼在自貿區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使95%的辦稅事項實現全程網上辦理,與國稅深化國地稅合作,聯合打造“閩稅通”的辦稅服務品牌,與政府的“閩政通”相對接,努力為企業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優質的服務。

  趙靜建議,下一步要在“機制活”方面深化自貿區的改革。相關部門研究推出新的改革舉措,服務自貿區的中外企業,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對標國際先進規則抓創新,;二是注重片區特色抓融合;三是圍繞合作共贏抓開放。”

  全國人大代表趙靜 

  福建“先行先試”發揮對臺優勢 

  “與其他自貿區相比,對臺合作是福建自貿區最大的特色。”全國人大代表趙靜告訴記者,“近三年來,福建積極推進閩臺深度合作,形成了對臺‘先行先試’、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制度創新體系。”

  福建具有沿海近臺的獨特優勢,兩岸經貿文化等合作非常廣泛, 據了解,目前在增值電信、醫療、旅遊等50多個領域率先對臺開放;設立全國唯一的兩岸檢驗檢疫數據交換中心;在全國首創設立兩岸徵信查詢系統;率先推出實施卡式臺胞證;率先設立8個海峽兩岸“三創”基地等。

  “自貿區過去3年多的建設當中已經對臺灣各個領域的人才做了‘先行先試’。”全國人大代表黃茂興説,“旅遊業者可以拿著職業資格證與福建旅行社以合夥人的方式相互合作。兩岸之間的發展除了貿易的往來,還有人員的往來,只有人流動起來才有資訊流,才能推動貿易流。”

  “先行先試”加上新出臺的惠臺“31條措施”等於“好上加好”。黃茂興認為,日前出臺的31條惠臺措施,集中體現在投資貿易領域,對臺商提出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支援政策;體現在人文領域,給予臺灣年輕一代“同等待遇”。他説:“這些政策的推出,讓福建可以繼續在投資平臺、創業平臺、貿易平臺的搭建上,創出一些“先行先試”的案例來,這對深化閩臺兩地長遠的合作、深入的合作産生更大的效應。”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