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兩會時間”感受習近平的鄉村牽掛

2018-03-09 21:00:00
來源:新華視點
字號

  鄉愁是什麼?就是你離開後還會想念。

  曾經在梁家河插隊七年的習近平,曾經擔任縣委書記的習近平,領航十幾億人口大國的習近平,對鄉村、對廣大農民飽含深厚情感,始終牽掛在心。

  在習近平的“兩會時間”裏,鄉村,也是他提及最多的詞彙之一。“鄉村振興”“逆城鎮化”“脫貧攻堅”……連日來,習近平頻頻提到這些話題。

  城鎮化進程中農村也不能衰落

  7日,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談到他對“城鎮化”和“逆城鎮化”的思考。

  習近平説,“城鎮化、逆城鎮化兩個方面都要致力推動。”“城鎮化進程中農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輔相成。”

  與此相呼應的,是十九大報告中首次出現的“鄉村振興戰略”。

  習近平為何如此重視農業、重視鄉村?8日在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的一句話,給出了答案——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品質。

  過去幾十年的城鎮化大潮中,許多農村勞動力涌向城市。留在農村的多是“38(婦女)、61(兒童)、99(老年人)部隊”,留守兒童問題日益突出,鄉村空心化開始顯現。

  習近平把目光投向了鄉村振興中“人”的問題。他對廣東的代表説:鄉村振興也需要有生力軍。“要讓精英人才到鄉村的舞臺上大施拳腳,讓農民企業家在農村壯大發展。”

  在山東代表團,習近平也談到這個問題。他説,鄉村振興,“一方面要發揮好本土人才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夯實基層黨組織基礎”“將來還要引進職業農民,讓大學生甚至是海歸人才主動回鄉務農”。

  “要使得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習近平這樣表達他的期盼與夢想。

  習近平最牽掛的是困難群眾,關心最多的是脫貧攻堅。5日在內蒙古代表團,他説,要把脫貧攻堅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起來,推動鄉村牧區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把廣大農牧民的生活家園全面建設好。

  在城鎮化過程中不能泯滅良知人性

  在廣東代表團,曾經的“外來妹”米雪梅代表和習近平總書記有一段讓人印象深刻的互動。

  21年前,米雪梅背井離鄉到廣東打工,先後做過女保安、車間統計、跟單員、工藝技術師、現場品質主管等,一路奮鬥到今天的客服部總監崗位。如今,她在中山市買了房,還把在農村的孩子接到了身邊讀書。

  “我們現在推動城鎮化建設,千方百計讓進城務工人員能夠在城市穩定地工作生活,孩子能進城的隨著進城,解決留守問題。”習近平説,“同時,也要讓留在農村的老年人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找到歸宿。”

  習近平語重心長地説:“家庭人倫等值得珍惜的東西,在城鎮化過程中,在農民進城的大遷徙中受到了衝擊。這個衝擊不可避免,但在這個過程中不能泯滅良知人性。”

  “我們制定政策要設身處地為進城務工人員著想,把當前最需要照顧的、扶持的方面搞好。”“人民群眾什麼方面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我們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習近平講得十分深情。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人們還記得,習近平總書記上任伊始就作出這樣的承諾。

  8日在山東代表團,和“陽光大姐”家政服務團隊的卓長立代表交流時,習近平説,家政業像“陽光大姐”這個名字一樣是朝陽産業,既滿足了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就業需求,也滿足了城市家庭育兒養老的現實需求,要把這個互利共贏的工作做實做好,辦成愛心工程。

  一枝一葉總關情。在同人民代表的親切交流中,總書記表現出深厚的人民情懷。

[責任編輯:李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