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近平下團組,這些重磅提法釋放明確訊息!

2018-03-09 20:58: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今年兩會期間,截至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已經四次下團組。在這幾次下團組的講話中,總書記談新型政黨制度,談扶貧觀、政績觀,談創新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內容豐富,資訊量很大。

  1、新型政黨制度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

  ——3月4日下午,習近平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的民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新型政黨制度”是習總書記在聯組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的關鍵詞之一。

  “新型政黨制度”立三“新”除三“弊”:

  新在它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産物,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

  新在它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著共同目標而奮鬥,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

  新在它通過制度化、程式化、規範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囿于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

  2016年3月4日,習近平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委員時,用“親”和“清”兩個字精闢概括並系統闡述了新型政商關係,引發強烈反響。今年又提出“新型政黨制度”,值得關注。

  2、正確的扶貧觀

  “既要下決心,消除絕對貧困,又不能把胃口吊得太高,使大家期望值太高,力不從心,小馬拉大車,你拉不動,你拉不動的結果是好心沒辦成好事。”

  ——3月5日,習近平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的審議時談到扶貧。

  困難群眾是習近平最牽掛的人,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誌性的指標是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對於扶貧,習近平也有著清醒的認識,去年兩會期間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就曾指出,脫貧攻堅越往後,難度越大,越要壓實責任、精準施策、過細工作。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樣重要,已經摘帽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要繼續鞏固,增強“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另外,針對脫貧攻堅工作作風,習近平今年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還指出,今年是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要認真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加強扶貧資金管理,對挪用、貪污扶貧款項的行為嚴懲不貸。群眾對一些地方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現象非常反感,要認真加以解決。

  3、創新發展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3月7日,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的審議時談到創新。

  習近平強調,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是不可能真正強大起來的,只能是大而不強。強起來靠創新,創新靠人才。人才政策、創新機制都是下一步改革的重點。

  創新發展位於五大發展理念之首,習近平對創新發展非常重視,近年來參加兩會代表團審議,幾乎年年都會提到創新。比如去年在上海代表團,習近平強調,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要靠創新。2016年還是在上海代表團,習近平説,要抓住時機,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力爭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

  4、城鎮化和逆城鎮化

  “城鎮化、逆城鎮化兩個方面都要致力推動。”

  ——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針對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關係發表看法。

  習近平指出,我們現在推動城鎮化建設,千方百計讓進城務工人員能夠在城市穩定地工作生活,孩子能進城的隨著進城,解決留守問題。同時,也要讓留在農村的老年人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找到歸宿。

  一方面要繼續推動城鎮化建設;另一方面,鄉村振興也需要有生力軍。要讓精英人才到鄉村的舞臺上大施拳腳,讓農民企業家在農村壯大發展。城鎮化、逆城鎮化兩個方面都要致力推動。城鎮化進程中農村也不能衰落,將來我國也還會有三四億人生活在農村,所以農村發展和城市化應該相得益彰、相輔相成。

  在我國城鎮化的大潮中,習近平提出的逆城鎮化這一説法值得關注。

  5、現代化經濟體系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事關我們能否引領世界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潮流、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事關我們能否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談到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習近平指出,構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體制機制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全面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效能,推動資源向優質企業和産品集中,推動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和聚集,使創新成為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動能,以優質的制度供給、服務供給、要素供給和完備的市場體系,增強發展環境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提高綠色發展水準。

  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曾就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進行第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只有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和贏得國際競爭主動,也才能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兩會期間,習近平再提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充分表明其重要性。

  6、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不必在我’,不是消極、怠政、不作為,而是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

  ——8日上午,習近平到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談到政績觀。

  習近平説,“功成不必在我”,不是消極、怠政、不作為,而是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既要做讓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後人做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既要做顯績,也要做潛績。不計較個人功名,追求人民群眾的好口碑、經過歷史沉澱後真正的評價。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講過“領導幹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踏踏實實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功成不必在我”,其實就是提醒和要求每個領導幹部在幹事創業中要有大局意識、全局意識,一張藍圖繪到底。

[責任編輯:李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