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近平暢談鄉村振興戰略

2018-03-09 17:50: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3月8日上午,習近平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

  當天正值“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習近平説,婦女能頂半邊天,我國廣大婦女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也為子女教育、老人健康、家庭幸福付出極大辛勞。借此機會,在此代表黨中央,向參加全國兩會的女代表、女委員、女工作人員,向全國各族各界婦女,致以節日的祝賀和美好的祝願。

  會上,幾位代表先後圍繞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品質發展、打造裝備製造品牌、科技創新贏得時尚話語權、解決好“兩難”人員就業、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等話題發表意見。習近平不時評價,並在最後發表重要講話,特別對鄉村振興戰略作出了重要指示,其中金句亮點頗多。

  “功成不必在我” 樹立正確政績觀

  既要做那些顯績的工作,也要做那些潛績的工作;

  既要做那些立竿見影的工作,也要做那些為後人做鋪墊的、打基礎的工作。

  不計較個人功名、功成名就。

  我們追求的一個是人民群眾的好口碑、一個是日後歷史沉澱之後的真正的評價。

  “功成不必在我”這句話,習近平在多個會議、多個場合都強調過。其評論彙編《之江新語》中有篇文章就提到過:“領導幹部要以正確的政績觀為指導,抓好各項工作。‘功成不必在我’,要甘於做鋪墊性的工作,甘於抓未成之事。”

  歷史一再提醒和告誡我們:黨和人民的事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不是一朝一夕、幾年幾十年的事情,而是韆鞦萬代的事業。需要長期延續,要有耐心耐力、持久發力。

  紅色基因注入血脈代代相傳

  習近平強調,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經歷了多少坎坷,創造了多少奇跡,要讓後代牢記,我們要不忘初心,永遠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山東依託沂蒙山根據地紅色資源,著力打造根據地黨性教育基地,通過解讀根據地和沂蒙精神産生發展的原因,教育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結合十九大精神,在教學板塊和課程中,特別設計了理想信念、群眾工作、使命擔當等內容,用一個個沂蒙紅色故事,打動前來接受黨性教育的學員,讀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深刻含義。

  當地教員介紹説,學員都是懷著崇敬的感情來,帶著感動的淚水走,教育基地以情動人,以故事打動人,我們今天應該用什麼樣的感情在做事、在執政、在為老百姓謀利益,這就是我們的初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這步棋早就開盤佈局

  全力以赴消除農村貧困,推動鄉村生活富裕。

  讓願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

  讓願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

  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

  將來還要引進職業農民,讓大學生甚至是海歸人才主動回鄉務農。

  深化村民自治實踐,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

  不搞一刀切,不搞統一模式,不搞層層加碼,杜絕“形象工程”。

  早在2013年11月,習近平在山東考察,就將做好“三農”工作作為當年調研的重要內容。

  十九大明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又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全面部署。這次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兩會代表團審議,對鄉村振興戰略作出更詳盡指示:要推動鄉村産業振興。要發展現代農業。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要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要推動鄉村生態振興。要推動鄉村組織振興。要推動鄉村振興健康有序進行。

  2018新戰略新開局,各部門、各地區共同發力,加快實現我國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農業部啟動“農業品質年”行動,新制訂修訂農藥殘留標準1000項。國家實施品質興農戰略,10個省份作為試點探索農産品品質安全追溯示範,200個縣全面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中央加快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構建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體系,大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産業鏈增值收益。四川仁壽示範園依託當地枇杷特色産區的第一産業優勢,擴建枇杷加工基地,做強第二産業,同時吸引農民將枇杷園、閒置房屋等入股,發展鄉村旅遊第三産業。

  農業部啟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江蘇東海縣利用農閒時間培訓職業“飛手”,掌握農藥精確配比、無人機精準操作技能,這些職業農民在春耕中大顯身手。

  國家持續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2018年,全國全面實行湖長制,保護一湖碧水。為保護全國30多億畝森林,推行林長制正在探索中。

  為了保護綠水青山,2013年到2017年,中央財政5年累計安排6592億元,支援農業生態建設。2018年開始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保護鄉村山水田園景觀,提升村容村貌。

  生態環境美,宜居道暢通。水電路氣房等農村基礎設施,是農民宜居的重要保障。2018年,在基本解決農村飲水安全的基礎上,中央投資76億元,用於鞏固提升工程品質,集中力量推進建檔立卡貧困戶等重點對象的危房改造。鄉村振興戰略正在為6億農民帶來更多福祉。

  面向大海 滿帆前行:海洋助推高品質發展

  習近平強調,海洋是高品質發展戰略要地。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産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

  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海岸線超過3300公里的山東省,堅定走向海洋,服務國家戰略,培育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進入2018年,山東步伐不斷加快。國內外貿易往來港口增至700多個;“煙臺造”海洋牧場平臺開建;海洋裝備類國家質檢中心投入試運作,填補了國內空白。

  山東海域面積近16萬平方公里,港口年吞吐量超過15億噸,為海洋強國建設交出山東答卷。

  山東已展開密集調研,摸清海洋的家底實情、基礎數據,完善政策規劃,省海洋發展戰略規劃領導小組掛牌成立。山東省重新進行謀劃,做大做強做優海洋經濟。把加快發展海洋經濟作為今年重點工作,從海上強起來。

  做強海洋經濟,山東向創新要動力!這裡擁有眾多國家級海洋科技平臺、海洋科研院所,加快發展海洋高技術産業,打造青島、煙臺、威海、濰坊海洋生物産業集群,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洋科技創新中心。日前,正在實施的山東“透明海洋”科技創新工程傳來捷報,由海洋國家實驗室主導的4000米深海Argo觀測浮標研製成功,這使我國具備了對全球海洋4000米水深的持續觀測能力,未來將廣泛應用於海洋儀器裝備等新興産業。

  按照十九大提出“陸海統籌”發展思路,山東將整合沿海港口資源,優化口岸佈局,謀劃推進青島港、渤海灣港、煙臺港、日照港四大集團建設,同時打造全國深遠海開發戰略保障基地。眼下,青島西海岸新區,國家海洋基因庫不斷豐富;一條世界領先的海藻生物生産線馬力全開,從海洋公共服務業到海洋生物産業,從陸海到深海,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

  走向海洋,山東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山東將重點實施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試點工作,在全省沿海全域推行“灣長制”,並把海洋環保重要指標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體系。

  走向海洋,山東為自己定下新目標:2018年,全省海洋經濟實現産值1.6萬億元,年均增長10%。在總書記親切關懷下,國務院2018年1月初批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整體方案。

  海洋是一個最大的新動能,所以我們要做好海洋這篇大文章,去努力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責任編輯:李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