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周小川:資本項目可兌換不是一項改革的最終目的

2018-03-09 14:31: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3月9日上午10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副行長易綱,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就“金融改革與發展”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日本經濟新聞記者:從2016年的下半年開始,中國政府加大對資本外流管制的力度,這導致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有所放緩,您怎樣看待未來中國的資本項目的開放進展?謝謝。

  周小川:我個人並不認為説整個資本項目可兌換有什麼實質性的變化。資本項目可兌換不是改革的最終目的,它服務於什麼,還是服務於中國經濟和世界整個經濟更加融合、更加開放,實現開放型經濟。你既然是開放型經濟,貨幣的自由使用程度應該高,應該可兌換。但與此同時,你要防範風險,除了金融的風險,也要考慮到經濟中各種不同實體所面對的風險,還要考慮到要有反洗錢、反恐怖主義融資這一類內容。整個國際貨幣體系也並不完善,所以有時候資本流動會起到副作用,會傷害某些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像這些都必須考慮在內。因此這樣的一種改革開放的進程,應該説歷來都不是直線型的,它總是朝這個方向走,如果經濟中有一些問題的話,就需要進行適當的調整,有一些方案、有一些具體的執行措施需要進行微調,這樣的話最終會有利於在這方面前進。

  中國從90年代到現在,最早提出人民幣要變成一個可兌換的貨幣,我記得是十四屆三中全會,就是1993年就提出來了。在這個過程之中,作為一個大國逐步開始進行各方面的改革,在這個過程中有最大的兩個曲折,不是説最近有什麼曲折,最大的兩個曲折,一個是亞洲金融風暴,一個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一旦出問題,大家就會對政策進行評估,進行反思,進行適當的調整,以便總體上在這個方向上走的更紮實、更穩健,最終實現改革開放的目標。

  我補充一句。資本可兌換是在穩步的推進,在資本項目下有兩個最重要的項目,一方面是直接投資,包括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FDI,一個方向是ODI。直接投資,我覺得真實貿易投資背景下都是很方便的。另外一個大的項,比如説組合投資,就是金融市場的開放,我們國內股市、債市的開放和中國的居民將來可以在更大範圍內配置資産,配置它的組合投資。不管是直接投資,還是組合投資,在這兩個方面都會進一步的穩步推進資本項目的可兌換。這裡有一些“放管服”的改革,有一些便利化的改革,還有一些數據透明度,還有一些比如説反洗錢、反恐怖主義融資的要求,這些都會穩步的推進。同時我們也能夠看到,我們國內市場現在也在變大,不管是股市還是債市還是其他的市場,將來也都要做雙向的開放。在做開放的同時,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把控好風險,使我們的監管水準和開放的程度相適應,這樣就能夠在開放中防範好風險,使得中國的居民和全世界的投資者在中國市場上更加的便利,配置資源的效率更高。謝謝。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