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會關注|讓縣域的“龍頭”抬起來

2018-03-09 10:43:00
來源:健康中國
字號

  “推進分級診療”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亮眼的一筆。兩會代表、委員紛紛指出,作為分級診療關鍵環節和區域醫療中的“龍頭”,縣級醫療機構必須挑起擔子。目前,縣級醫療機構服務覆蓋全國居民總數的70%以上,而提升縣級醫院的綜合服務能力是保證縣域群眾健康的基礎。

  “重要性不言而喻”

  “72家縣醫院中,70%沒有消化專科,20%甚至連消化專業組都沒有。”今年兩會之前,全國人大代表、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疾病院院長庹必光對貴州省2/3以上縣級醫院消化系統疾病診治能力進行了一次大摸底,這個調查結果讓他心情有些沉重。

  庹必光説,消化系統疾病是我國的常見病、多發病,佔到了內科門診患者的40%左右。而按照國家衛生計生委制定的《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進行的這次調查評估,72家縣級醫院中,只有遵義市播州區人民醫院達到這一基本標準,更不用説達到《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無法達到‘大病不出縣’的醫療診治能力。”

  雖然全國很多縣級醫院的狀況比貴州的好,但是,真正把縣級醫院做成區域醫療的“龍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是眾多受訪代表與委員的共識。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眼科學院院長王寧利説,2014年進行的眼科人力資源調查顯示,我國已有眼科醫生3.6萬多名,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每5萬人有1名眼科醫生的要求;但眼科醫生分佈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大部分縣級醫院很難獨立完成基本醫療任務,百姓在基層醫院解決眼科疾病的就診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醫院眼科則人滿為患”。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及心臟中心主任霍勇説:“小病在村衛生室解決,如果真的需要去醫院,不少患者會選擇直接去縣級醫院,因此建設一家能夠滿足縣域內90%醫療需求的縣級醫院尤為重要。”

  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婦産科醫院院長徐叢劍表示:“將縣級醫院作為區域醫療龍頭來建設,完全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特別是在一些貧困偏遠地區,加強縣級醫院建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人才隊伍建設是關鍵

  庹必光在調查中發現,多數縣級醫院的醫療環境、設備等得到了明顯改善,但是人才隊伍嚴重不足,制約了相關臨床診療技術開展。庹必光建議國家制定支援縣級醫院,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縣級醫院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優惠政策,鼓勵優秀衛生人才到縣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通過政策引導、職稱晉陞、業務培訓、薪酬待遇等方面給予有效傾斜,積極引進培養縣級醫院學科帶頭人,吸引優秀人才到縣級醫院長期執業。同時,健全縣級醫院醫療衛生人才在崗培訓制度,鼓勵其參加學歷教育。

  在快速提升醫生能力方面,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給出了人工智慧的解法。這一點同樣適用於能力薄弱的縣級醫院。他表示,人工智慧技術可以發揮其能夠持續學習的優勢,提升基層醫生的診療水準。比如,幫助醫生做好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等數據採集分析,讓醫生有更精準的診斷。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醫院消化科主任王雅麗表示,一直以來,由醫院派遣優秀醫生外出進修,容易産生少數人技術提高而多數人原地踏步的問題。如果轉為醫院邀請專家導師示範手術和培訓講學,由一人學習變成一群人學習,一人提高變成團隊提高,能帶動醫療團隊整體水準的提升。

  “要把基礎工作做好”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雷冬竹説,醫聯體是提升縣級醫院能力的良方,要抓住這個機遇。該院利用自身專業優勢,與該市各縣(市)區縣級醫院建立了醫療專科聯盟,組建了郴州市兒科聯盟、産前篩查聯盟、康復醫學聯盟等多個專科聯盟,為縣級醫院提供專科技術幫扶和業務培訓,使群眾在當地就可以得到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縣級醫院重點要把基礎工作做好。”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醫院院長王建業指出,針對常見病、多發病和部分疑難重症提供醫療服務,並具有完善的醫療急救能力,是縣級醫院發展的目標。同時,針對縣級醫院不合理的盲目擴張,政府和相關機構應進行有效的監管干預,保證縣級醫院健康有序地發展。

  霍勇表示,要保證實現90%的縣域內就診率,需要政府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統籌規劃,需要明確在哪些學科方向發力。以心血管學科為例,大醫院、大專家對縣級醫院開展幫扶,不能僅局限于到當地做幾臺手術,而要從建設縣域醫療中心的角度出發,推動當地醫療機構的學科建設。

  庹必光建議,要加大對縣級醫院,尤其是西部地區專科醫療服務能力建設的投入。由中央財政支援,制定相應政策,像國家精準扶貧戰略一樣,由發達地區三級甲等醫院或省級醫院對落後地區縣級醫院專科醫療服務能力建設進行對口支援,實行精準幫扶。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