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築牢高品質發展的實體經濟根基

2018-03-09 10:12: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連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代表團審議時反覆強調,要更加重視發展實體經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升經濟發展品質,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做強實體經濟、夯實高品質發展根基的戰略思想和工作安排。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著力點放在發展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主攻方向,這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重振以製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成為經濟競爭的焦點。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中國這麼大,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不能走單一發展、脫實向虛的路子;不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我們必須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決心振興實體經濟,向實體經濟發力、聚力,為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築牢根基。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實體經濟進一步發展,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但同時,實體經濟自身結構失衡、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失衡的矛盾等問題也比較突出。我們要跳出過去的“老套路”,著眼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創新驅動,努力搶佔新一輪産業競爭制高點。

  做強實體經濟,要看品質。各行各業都應樹立品質第一的強烈意識,全面提高産品品質和服務品質,用品質優勢對衝成本上升的劣勢。必須廣泛開展品質提升行動,提高品質標準,加強全面品質管理,為社會提供更多高品質、高品質的産品和服務。

  做強實體經濟,要講創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浪潮之下,數字經濟、共用經濟、産業協作等正在提升重塑傳統實體經濟形態。面對新形勢,要積極發展壯大新動能,做大做強新興産業集群,發展智慧産業,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高端製造”的跨越。

  做強實體經濟,要靠改革。通過簡政、降稅等各項改革,繼續清理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降低各類仲介評估費用,降低各類交易成本,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重點降低製造業經營成本。

  振興實體經濟不是空話,要靠我們實實在在地幹,一步一步地闖,才能真正實現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型。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