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神聖不可違反,我們今天該如何重振師道尊嚴?

2018-03-09 09:51:00
來源:中新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 上官雲)在今年全國兩會首場“部長通道”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提出“重振師道尊嚴”。此言一齣,即受關注,言下之意耐人尋味,同時也引起人們思考:我們今天該如何重振師道尊嚴?

  優秀傳統源遠流長 重振“師道尊嚴”正當其時

  尊師重教是中國的優秀傳統,早在西元前11世紀西周時期,就提出“弟子事師,敬同於父”。所謂“師道尊嚴”,即指為師之道尊貴、莊嚴,顯示教師為受人尊敬的神聖職業。但曾幾何時,教師歸類于“臭老九”,斯文掃地。改革開放後,中國高度重視教育事業和師資建設,從1985年起,把每年的9月10日設為教師節。今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明確要求“不斷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據教育部統計,截至2016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1578萬。與2012年相比,學前教育專任教師增加75.3萬,增長50.9%。儘管近些年中國教師隊伍建設、教育事業發展向好,但教師行業也存在一些隱憂。

  一方面,教師特別是中小學教師職業吸引力不足,地位待遇有待提高,導致師資人才流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在一些鄉村,確實存在著教師待遇低、地位低的情況,讓優秀人才無法充分施展才華。

  另一方面,辱罵、體罰學生、有償補課、收受禮金等事件時有發生,損害了教師聲譽。這些違反師德甚或社會公德的事件雖是個案,遠不能代表教師隊伍的主流,但因教師“為人師表”的神聖性,一旦發生即引起廣泛社會關注,也引發了民眾對教師群體素質的憂慮。

  這些隱憂,凸顯了重振師道尊嚴的必要性。中國戲曲學院教師劉巋然認為,教師對學生成長起到重要作用,也是一個神聖的職業,只有業務能力過硬、把學生當自己孩子的優秀教師,才能給學生好的影響。

  陳寶生部長亦強調:“重振師道尊嚴,師道神聖不可違反。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違反了師道,遲早要受到懲罰。”

  內外兼修,營造環境與規範自律須並重

  重振師道尊嚴,首先要在全社會繼續大力倡導尊師重教。在國家和政府層面,《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對如何破解當前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等作出頂層設計,如何實施是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官方對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推動師德建設常態化長效化進行了明確,同時提出,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

  “不僅要有師德表彰這樣的制度建立,同樣要有師德‘一票否決’的細則。既要表彰師德好的老師,同樣對師德存在問題的教師,要在其考核中有所體現。”全國政協委員張雪如是説道。

  在如何加強師資力量建設、特別是提升教師水準方面,儲朝暉認為,應從改革教師管理評價體制、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和依法治教等多方面入手,還要注重提高教師地位、保障其待遇,為他們職業發展提供空間,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

  “在教學上要給老師一定的自主權,同時可以考慮細化教師工資衡量、考核標準,調動優秀教師工作積極性。”儲朝暉建議道。

  劉巋然則認為,要適度提高教師行業的準入門檻,嚴格考核,“從老師自身來説,還要提高自身修養、工作能力,嚴格自律,做到有資格讓學生尊敬,這樣才能重振師道尊嚴”。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在提出“重振師道尊嚴”時,陳寶生部長亦明確指出:“我們全社會要創造教師從業的寬鬆的環境,教師也要自律自警自省自愛,做一個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師。”(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