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18兩會?改革新征程】新型政黨制度為世界政黨政治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2018-03-08 17:35:00
來源:國際線上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3月4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的民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委員聯組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提出並深刻闡釋了“新型政黨制度”,為世界政黨政治的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

  過去,在政黨制度模式上,有的人缺乏自信,總是以西方政治學理論來評判中國的政黨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這充分體現了我國政黨制度的制度自信,表現了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大國風範。

  新型政黨制度克服了舊式政黨制度無法克服的種種弊端,為世界提供了中國方案。舊式政黨制度,都存在著無法克服的種種弊端,如只代表了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兩黨制或多黨制輪流坐莊,惡性競爭;各黨派代表各自的利益集團,造成社會撕裂。這些年世界上一些國家盲目“移植”或“被輸入”西方政黨制度模式,從“顏色革命”的一些獨聯體國家,到“阿拉伯之春”的一些西亞北非國家,都陷入無休止的政權更疊和社會動蕩,造成“民主之殤”。就是自詡政黨制度樣板的一些西方國家,現在也常常與效率低下、運作失靈、政府關門聯繫在一起,日益暴露出西方政黨制度的弊端和局限性。

  在我國新型政黨制度中,八個民主黨派,每個黨派都有著各自所聯繫的群眾。這個制度廣泛聯繫群眾,解決了舊式政黨代表少數人和少數集團利益的弊端。新型政黨制度下,政黨關係和諧,以合作、協商代替對立、爭鬥,避免了政黨互相傾軋造成的政局不穩和政權頻繁更疊,保持政治穩定和社會和諧。大家為了共同的目標團結合作、互相監督,避免了一黨制缺乏監督和多黨制輪流坐莊的問題。在整個多黨合作的過程中,通過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安排,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有效避免了利益集團造成社會撕裂的弊端。在與舊式政黨制度的對比中,習近平總書記講清楚了新型政黨制度“新”在哪,為世界政黨制度提供了中國方案,讓一些跳不出舊式政黨制度的國家看到了可以借鑒的模式。

  “新型政黨制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世界政黨政治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的新型政黨制度是一個有根有魂的制度,植根于中國的歷史、社會、文化土壤之中。這一制度不僅符合當代中國的實際,而且符合中華民族一貫倡導的天下為公、相容並蓄、求同存異等優秀文化傳統。制度自信源於文化自信。中國人把現實社會中不同方面的共存、共榮視為當然,因此待人處事就要求相容並蓄、求同存異,遇到問題或衝突主張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提倡通過協商討論、尋求各方都能接受的適中的辦法,而不是用強制的方法企圖壓服對方、搞垮對方、吃掉對方。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是在中國歷史文化中孕育形成的新型政黨制度。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既強調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也強調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就是這種民主最基本的體現。這一新型政黨制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世界政黨政治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王小鴻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戰理論教研部參政黨教研室主任、教授)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