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會“娜”麼説之第一説:六大看點引關注 “故事大王”金句多

2018-03-03 15:08:00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半畝方塘工作室
字號

  又到一年兩會時,聽聽兩會“娜”麼説。各位好,我是老娜。今年兩會,老娜還是會陪大家一塊兒度過,不過,咱們今年換個方式,用聲音的方式。

  這兩天,《厲害了,我的國》正在各大院線激情上映,全體國人的情緒都被“厲害了”的情緒所帶動著、感染著,深深地為祖國的日漸強盛而感到驕傲,也深深地為身為一名中國人而感到自豪。而就在這樣的一個向上的氛圍當中,全國兩會如約而至。

  要説今年的兩會可是格外與眾不同。換屆之年又遇上了機構改革等重磅議題,會期比以往長些不説,議題的設置更是引發了全球矚目。

  咱們先來説説今年的兩會究竟有哪些看點值得關注呢?

  看點一:是看新一屆代表委員如何履職

  我們知道啊,2018年的全國兩會,是新一屆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的首次會議。目前,在2980名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當中,新代表超過了2200名;已經公佈的兩千多人的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名單當中,過半都是“新面孔”。比如我們大家熟悉的,網易的丁磊、京東的劉強東,58的姚勁波都是新面孔中的代表,在未來五年當中,他們將如何履職盡責、參政議政?他們又準備了哪些議案、提案?這些都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對了,今年兩會歷史上還首次開啟了“代表通道”和“委員通道”,記得黨的十九大期間,代表通道就成為了會上一道特別精彩的風景,那今年的通道上,代表和委員們又會在這裡留下哪些“好聲音”呢?在未來的幾天當中,我們會一直關注。

  看點二:國家高層人事如何佈局

  今年中國國家機構和全國政協將進行5年一度的集中換屆。産生新一屆國家機構和全國政協的領導人員,是今年全國兩會的重要任務之一。在開啟新時代之後,中國的國家高層人事將如何佈局,正吸引著全球關注的目光。對了,今年兩會新選舉産生的國家主席等將進行憲法宣誓。憲法宣誓的程式如何安排,自然是本屆兩會的一大看點。

  看點三: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如何安排

  日前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同意把《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的部分內容按照法定程式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也就是説,今年的全國兩會,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將會是一項重要議程。機構改革將涉及哪些領域、哪些部門,怎麼改、如何推進,這些都已經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話題。

  看點四:經濟發展目標和路徑如何設定

  各界都在關心,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為今後五年,尤其是2018年經濟發展設定怎樣的目標。GDP的增速、CPI的漲幅的預期值會是多少,脫貧攻堅、減稅降費會不會有新的部署,污染防治、鄉村振興會不會有新的安排,都備受關注。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下一步的改革將如何推進、突破口在哪、會有哪些新的改革舉措、“時間表”和“路線圖”如何設定,這些都有待今年的全國兩會來一一作答。

  看點五:憲法的部分內容如何修改

  今年1月26日,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21條建議。1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經表決,決定將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提請審議憲法修正案草案的議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時隔14年,今年兩會即將迎來的第五次憲法修改,備受矚目。

  看點六:國家監察委如何開局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即將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將審議國家監察法草案。此前,國家監察法草案已經完成一審、二審,作為反腐敗國家立法的國家監察法最終版本如何?值得期待。此外,國家監察委的人事和職能將如何安排?國家監察委的工作將如何開局?這些也都是媒體普遍關注的焦點。

  對了,説到今年兩會的亮點,政協的首場發佈會上,大會發言人王國慶的表現也值得一提。發言人王國慶不僅在首場發佈會上保持了他謙虛、隨和、自信、懇切的風格,也繼續保持了他故事大王和善用典故、善用俗語和諺語的特質。

  在回答有關脫貧攻堅的提問時,王國慶就引用了精準扶貧監督性調研組的兩位政協委員的經歷;在回答有關為中小學生減負的提問時,王國慶就引用了我們耳熟能詳的那首歌,《讓我們蕩起雙槳》;在回答記者有關中國利用文化傳播等方式在西方搞滲透,通過所謂的“銳實力”對西方國家施加影響,干涉內政的提問時,王國慶就引用了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一段話:“人們之所以相互敵視,是因為相互害怕;之所以相互害怕,是因為相互不了解;之所以相互不了解,是因為相互不能溝通;之所以相互不能溝通,是因為彼此隔閡。”

  您看,言語不多,但句句切中要害,厲害了,我們的發言人!

  好了,今天的兩會“娜”麼説就先説到這裡了,又到一年兩會時,聽聽兩會“娜”麼説,我們下期再見。(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半畝方塘工作室 趙婀娜 趙婷玉 于小珊 宋潤舟 文字特別鳴謝:岳小喬)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