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幹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首場新聞發佈會 這些話題最受關注!

2018-03-03 11:47: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3月2日16:30,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新聞發佈會在人民大會堂一層新聞發佈廳召開,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向中外媒體介紹本次大會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圖/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 

  今天的記者招待會有哪些看點?又回應了哪些備受關注的熱點事件?你關注的都在這裡了↓↓

  過去五年,政協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央視新聞記者提問: 

  如何評價過去五年政協的工作?對新一屆政協委員有什麼新期待?

  王國慶: 

  中共十八大以來這五年,是我們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可以很自豪地説,我們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今後五年,人民政協將把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重中之重。思想共識要有新提高,履職盡責要有新作為,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獻計出力。

  我國經濟發展“顏值”高  “氣質”好 

  記者提問: 

  如何評價中國經濟?

  王國慶: 

  2017年中國交出了一份很提氣的經濟年報,經濟總量突破82萬億;6.9%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可圈可點。儘管去年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但我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好于預期,不僅“顏值”高,“氣質”也相當好。

  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來越大 

  記者提問: 

  有美國政府官員稱,美國當年支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錯的,因為沒有使中國經濟更加開放。對此有何評論?

  王國慶: 

  中國自從加入世貿組織以來,認真履行關稅減讓和市場開放承諾,反對保護主義,加強産權保護,促進公平競爭,事實勝於雄辯。讓許多世貿組織成員感到擔憂的恰是美國採取的單邊主義做法,發出的單邊主義聲音。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來越大,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市場,將對全球發展做出更重要的貢獻。

  有些人的大腦還停留在冷戰時代 

  記者提問: 

  如何看待西方輿論炒作中國通過“銳實力”對西方國家施加影響?

  王國慶: 

  炮製新詞“黑”中國,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也不會是最後一次。現階段,西方有些人身體進入了21世紀,大腦還停留在冷戰時代,做同樣的事情,西方是展現“軟實力”或“巧實力”,到中國就成了別有用心的“銳實力”。對中國充滿了偏見、歧視和敵視,本質上是“中國威脅論”的新版本。

  中日關係時好時壞 根子在日方 

  記者提問: 

  怎麼評價現在的中日關係?

  王國慶: 

  中日關係時好時壞,根子在於日本政府在歷史問題認識上的反反覆復。試圖忘記過去,不敢正視歷史的國家是難以獲得尊重的。一心想把鄰國視為戰略對手的國家也是註定找不到未來的。希望中日關係一直能很好的發展下去。

  沒必要擔憂“掃黑”演變成政績比賽 

  記者提問: 

  如何看待“中國官方進行‘掃黑除惡’,引發掃黑演變成地方政績比賽的擔憂”?

  王國慶: 

  擔憂是不必要的。中央很明確,要求必須嚴格堅持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始終在法治軌道上穩步推進,確保把每一起案件都要辦成鐵案,要經得起歷史和法律的檢驗。因此,開展專項鬥爭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要堅持實事求是,科學組織實施。中央的決心和要求、法律和政策的界限都是十分明確的。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記者提問: 

  對下一步深化醫改、化解難題,有何良策?

  王國慶: 

  醫改有很多問題和難題需要去破解。如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很多社區醫院還沒有真正成為“我們身邊的醫院”,過度用藥的現象依然存在,騙取國家醫保資金的事件時有發生。“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全國政協將始終想廣大百姓所想,堅持問題導向,繼續組織委員深入調研監督,為深化改革破解難題,諫諍言、謀良策、出實招。

  “重組造成新的壟斷”這個判斷不準確 

  記者提問: 

  近年來國企尤其是央企兼併重組速度明顯加快,這是否會産生新的壟斷?

  王國慶: 

  我們必須強調,央企重組整合按照法律法規、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以市場為導向穩步向前推進。“重組造成新的壟斷”這個判斷可以説不準確。

  有專家也認為,儘管有的央企通過強強聯合是做強做優做大了,但是它在國內市場上仍然還是有競爭對手的。要成為世界一流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綠水青山才是真正的金山銀山 

  記者提問: 

  如何看待協調大氣污染治理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之間的關係?

  王國慶: 

  生態環境問題的根子在於增長方式的粗放、生産方式的落後、生活方式的不環保。這些根本性的問題,現在還沒解決。但大氣污染防治和經濟發展、保障民生並不矛盾。綠水青山才是真正的金山銀山。

  所以,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品質發展轉變的當下,更應該抓住時機堅決地調整産業結構、能源結構和運輸結構,從源頭上減少污染,堅持全民共治。大氣污染防治是個複雜持久的系統工程,只要全社會思想上高度重視和行動上的鍥而不捨、馳而不息,我們對打贏藍天保衛戰信心滿滿。

  為扶貧考核“瘦身” 打贏脫貧攻堅戰 

  記者提問: 

  怎樣才能從源頭上解決扶貧中的問題?

  王國慶: 

  過去五年,6600多萬人口穩定脫貧,在這麼大的攻堅戰中出現一些問題是正常的。經深入調研,委員們針對存在的問題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議。如統籌優化資源配置,確保精準聚焦貧困人口脫貧;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在“拔窮根”上下功夫,築牢持續穩定脫貧基礎;力戒形式主義,為扶貧考核“瘦身”。

  減負別再坐而論道 要起而行之 

  記者提問: 

  怎樣才能切實減輕學生負擔?

  王國慶: 

  學校要堅持科學施教,合理設計學生作業的內容和時間,科學引導學生參加課外培訓;家長們要打消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不要攀比報班,避免形成“校內負擔減了,校外又增加”;學生要注意養成高效的學習習慣。中小學生減負是個大難題,我們別再坐而論道,要起而行之。

  鄉村振興要順應農民的新期盼 

  記者提問: 

  鄉村振興戰略和城鎮化建設如何銜接?

  王國慶: 

  鄉村振興戰略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升級,是一個全面振興的綜合概念,包括了經濟、社會、文化振興,也包括治理體系創新和生態文明進步。鄉村振興要順應農民的新期盼,要立足國情農情,匯聚全社會支農助農興農力量,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