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澳媒臆想中澳“冷戰”,太自作多情

2018-03-02 11:25: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澳大利亞人報》1日發表的一篇所謂獨家報道使用了“冷戰:與中國的關係凍結”的標題,稱中國暫停或推遲了與澳大利亞的多項訪問和合作。澳外交部隨即出面否認澳與中國陷入“冷戰”,稱與中國的深度外交接觸“如常進行”。

  這一幕蠻具有諷刺意味。首先是這家澳媒明顯心虛了,知道澳大利亞近一段時間幹了對不起中國的事,充滿了中國將對澳實施報復的預感。澳政府則顯得“心虛+腎虛”,生怕輿論産生政府的激進言行導致中澳經貿合作滑坡的聯想,所以使勁拍胸脯説“沒事”。

  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上月訪問美國前後幾次表示中國不是澳大利亞的威脅,還説中國的發展對世界起到積極作用。同樣是這位澳大利亞總理在去年底因為懟中國時用中文説“澳大利亞人民站起來(了)”而刷屏。這位總理好像喜歡對著中國説美國好,對著美國説中國好,不知這是一種什麼心機。

  其實中國一直都那樣,只是澳大利亞不停地變來變去,它好像一直在為之前的言行做找補。現在澳大利亞無論説什麼,中國人都不那麼當真了。幾輪折騰下來給我們總的印像是,這個國家的一些精英比較市儈,有的高官會把嘴裏蹦出的每一個詞都當成一個算盤珠子。中國與這樣的國家很難交成朋友,但它也不太可能真冒與中國戰略作對的風險。

  至於《澳大利亞人報》懷疑中國與澳“冷戰”,也太自作多情了。中國頂多冷落澳大利亞,怎麼可能花精力和心思與它冷戰?用不著中國政府表態,我們就可以在這裡告訴澳大利亞人:你們想多了,這個世界的“冷戰”即使有,也不是為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準備的。

  中國既已看透了澳大利亞,我們就應堅決建立起對那個國家的“平常心”。我們可以和它談友好,也可以和它發生辯論,但大多數情況下只需用嘴唇對它淺淺地説就行了,不要輕易跟它用“肺腑”説,“掏心窩子”説。

  澳大利亞是中國的生意夥伴,另外旅遊者喜歡去看袋鼠,學生願意去學英語,這些大體都可以不受中澳關係起伏的影響,中國政府盡可以放任自流。當然了,中國人對澳好感度下降,可能會傷及中國民間與澳交往的積極性,這是另一個問題。

  話説回來,澳大利亞對華關係高度搖擺的態度在西方世界裏並非孤例,西方很多國家對待中國都不如我們反過來對它們實誠。只是澳大利亞的“兩面三刀”最近一兩年有些太突出了,中國又是它遙遙領先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而且我們真的一點也沒惹它,因此它一度給我們添的堵最為強烈。

  澳大利亞屬於西方的邊緣地帶,表現出西方世界的某種邊緣人格,從它那裏我們看到西方價值不加修飾時的一些樣子。或許我們也不得不接受世界就是如此,它會給我們有如澳大利亞這樣的貿易夥伴。我們既用不著生氣,也無需怨天尤人,讓我們把握好與澳大利亞的遠近,就夠了。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