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春節隨禮成務工人員一大困擾

2018-03-01 10:36:00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春節本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一家人團聚在一起,歡歡喜喜過年。但是,不少農村家庭卻因為過年期間過重的人情禮送而有苦説不出。

  外出務工人員、陜西省石泉縣柏橋村村民吳軍德給《工人日報》記者算了一筆賬:他今年春節需要走訪6家親戚,平均禮金500元,還有3個熟人子女結婚,需要禮金2500元左右,再加上親戚朋友的小孩到自己家拜年,給壓歲錢大約1000元。這樣算下來,過年僅人情的花銷就得在6000元以上,相當於自己在外務工一個月的收入。

  “農村隨禮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説是一個巨大的花銷。除了自己家親戚,大半個村子的人幾乎都熟識,每一家的婚喪嫁娶都得去。”吳軍德説。

  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農村,能辦酒席的事情越來越多,除了婚喪嫁娶,還有小孩滿月、喬遷、過生日等。而很多人會把子女結婚、喬遷等喜事安排在臘月底或正月初,以方便收取份子錢。

  “如果不放在過年期間,那就只有送出去的,沒有進賬的。搞那麼多名頭,其實就是找個機會把隨出去的份子錢收回來。”吳軍德説。

  不僅僅在陜西,安徽、湖南、河南等地的不少農村家庭也都有一本難還的人情賬。

  “不少人有攀比心理,辦喜事的規模越來越大,花銷也越來越多。因此送禮錢的人也不能太窮酸,送得少會讓人覺得這個人在外面混得差,比較吝嗇。”湖南東部某村村民李強(化名)説,儘管大家都覺得隨禮壓力大,但多數人會隨大流,否則會被其他人説閒話,在小地方“混不下去”。

  “禮金越送越大,什麼樣的親戚、熟人該送多大的禮,比過年本身還讓人操心。”安徽西部某村的村民程竹(化名)告訴記者,現在同村的人辦喜事,低於200元都拿不出手。如果是親戚辦喜事,都得1000元起步。

  吳軍德説,大年初三,他一個朋友的女兒出嫁,本想隨禮500元,結果赴宴的路上發現很多關係比他還疏遠的人都是隨600元,他只好再添100元。

  讓一些村民擔憂的是,禮越隨越多,人情卻有越來越薄的趨勢。“如果熟人辦事你沒有送禮錢,很可能以後就沒有什麼來往了。”吳軍德略顯無奈地説。

  由於人情賬負擔重,這幾年,一些農村甚至出現了“躲禮”的現象。外出務工人員、石泉縣紅星村村民黃龍章解釋説,夫妻倆都在外務工的家庭,為了躲避禮金,會選擇不返鄉過年,一家人在外地過春節,端午節或中秋節再回家看看。(記者劉兵)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