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貧窮走向富強的“神奇旅程”

2018-02-28 16:13: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40年前,衝破多年禁錮,改革開放的開啟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和社會活力的釋放,一路走來,中國實現了從貧窮落後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貨物貿易國、第二大對外直接投資國的飛躍,中國社會面貌和人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對外開放範圍、領域、層次不斷拓展,從沿海開放到內陸沿邊開放,從引進來為主到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從製造領域開放到服務領域開放……特別是通過確立開放發展新理念,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對外開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各國經濟,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中國將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提高開放型經濟水準”“我們將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繼續從世界汲取發展動力,也讓中國發展更好惠及世界”。習近平主席在不同場合對中國對外開放政策的闡述宣誓了中國在互利共贏中與世界共謀發展的堅定決心,為處於變革調整中的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外專家學者表示,對外開放不僅讓中國自身實現了史無前例的發展,而且使得中國在全球經濟中日益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特別是“2012年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我們看到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持續快速深化,這推動中國成為經濟全球化和世界貿易的引領者”。

  “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的步伐和規模是史無前例的”

  “改革開放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的一場宏偉轉型,在這個‘新長征’的推動下,中國克服內外部挑戰,打開國門,加快工業化步伐,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有了顯著提高。中國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始終保持求真務實的態度,積極探索出一條符合自身國情的道路,這一點尤為可貴。”巴西亞太—中國研究所所長塞維利諾卡布拉爾表示,始於40年前的改革開放對中國乃至世界都産生了深遠影響。

  卡布拉爾認為,經過幾十年快速發展,到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全球經濟中日益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

  印度中國經濟文化促進會秘書長薩奇夫長期活躍在中印經貿文化合作領域。談起改革開放40年曆程,他説:“這是多麼神奇的旅程!”在薩奇夫眼中,40年,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的步伐和規模都是史無前例的。中國的發展模式造就了一個大國從貧窮走向富強的奇跡,越來越多國家把中國看做一個學習的榜樣。“這應歸功於中國共産黨在國家治理方面的遠見卓識。”

  薩奇夫20多年前就訪問過中國,“與當時我的所見相比,中國在基礎設施、生活品質、人的發展、創新等方面都實現了飛躍。”薩奇夫認為,改革開放一方面為人們創造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讓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更多選擇的自由,人們生活的幸福感在增強。“中國在如此短的時間裏,從貧窮落後的國家成為全球舞臺的主角,這是難以想像的!”

  改革開放惠及自身,也造福了世界。在塞內加爾中國問題專家阿達瑪蓋伊看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出現了全球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巨大的國內市場正在形成。他表示,隨著中國經濟正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中國産品在技術、品牌、服務方面快速提升,中國消費者購買力旺盛,這將為全球經濟創造海量的機遇。

  “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中國將為世界創造更多商業機會”

  當前中國的開放發展,所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與以往有很大不同。對於如何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作出部署。會議提出要在開放的範圍和層次上進一步拓展,更要在開放的思想觀念、結構佈局、體制機制上進一步拓展。

  “一系列政策措施表明,中國推動對外開放向更高層次發展的決心是顯而易見的。”《全球策略資訊》雜誌華盛頓分社社長威廉瓊斯表示,隨著中國的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從歡迎外國投資到去海外投資,中國的對外開放呈現出不同的新特點。

  推動開放型經濟加快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規模速度型向品質效益型轉變,構成了當前中國對外開放工作的主攻方向,也體現了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向高品質發展階段轉變的要求。

  亞洲開發銀行副首席經濟學家莊巨忠表示,中國正在經歷的經濟結構調整,一個突出的表現是中國技術在硬體和軟體方面的升級和創新。硬體方面的例證是高鐵技術的快速發展,而在軟體方面,中國已經成為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和共用經濟領域的全球領導者,並在人工智慧和其他將塑造未來生活的新技術上投入了鉅資。

  莊巨忠認為,當前,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繼續從中國遷移到其他亞洲國家,如越南和孟加拉國等。隨著勞動力成本的增長,中國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正在加速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製造業和服務業轉型。這意味著中國正在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將為世界創造更多的商業機會。

  塞內加爾中國問題專家蓋伊表示,中國在繼續成為外國投資熱土的同時,也迅速成為對外投資大國。中國的大型企業、全球品牌正出現在全球各地,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在非洲,中國的建築企業在基礎設施領域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的標誌性工程,例如蒙內鐵路、亞吉鐵路等。“一帶一路”倡議給全球經濟帶來了新希望和新憧憬,非洲國家都渴望搭上“一帶一路”的快車。

  “世界經濟需要新的領導者注入動力,中國就是這樣的領導者”

  近年來,逆全球化思潮和貿易保護主義的陰影籠罩世界經濟。一些西方國家民粹主義盛行,從經濟全球化的推動者變為反全球化的擁躉。在世界經濟何去何從的當口,中國主動順應世界發展潮流,成為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旗手。

  “2012年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我們看到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持續快速深化,這推動中國成為經濟全球化和世界貿易的引領者。”卡布拉爾表示,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演講中再次表明瞭中國對外開放和支援互利共贏貿易的立場,在關鍵時刻給全球經濟注入強心劑。可以預見,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中國將一直是一個秉持開放理念,積極參與全球經濟合作的大國。

  瓊斯認為,當前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世界經濟需要新的領導者注入動力,中國就是這樣的領導者,相關國家和地區將從中國對外開放中獲益。

  “進入21世紀,全球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兩個變化,一是中國經濟迅速崛起,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未來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另一個是全球化進程加速。中國改革開放實質上是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器。”在蓋伊看來,中國繼續推動全面對外開放,在保護主義抬頭的當下,為經濟全球化帶來了難能可貴的信心與活力。

  瓊斯把“一帶一路”倡議視為中國對外開放最重要的舉措。“這是中國主動積極作為,也是水到渠成的結果。”他説,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並非憑空産生,此前中國就大力發展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關係。隨著中國經濟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高層面的制度設計將有助於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建立更深層次的經濟合作。

  莊巨忠表示,中國從全球化和開放貿易體系中受益匪淺,也為全球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一直是經濟全球化和開放貿易體系的積極推動者,保持並擴大中國經濟的開放性,符合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的共同利益。

  (本報北京、裏約熱內盧、新德里、華盛頓、曼谷、約翰內斯堡2月27日電 記者牟宗琮、張遠南、苑基榮、張朋輝、林芮、李志偉)

  《 人民日報 》( 2018年02月28日 03 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