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美與共 習近平的“天下一家”觀

2018-02-28 11:55: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近年來,習近平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複雜的國際局勢中維護中國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力量,為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以和為貴 構建“新型國際關係”

  當前,國際關係複雜,各種衝突、動亂錯綜交織。在此情況下,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尤為重要。

  基辛格把中美關係稱為21世紀“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大國關係。習近平提出的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原則,為中美關係行穩致遠明確了方向。

  2017年11月8日至10日,十九大閉幕僅半月,美國總統特朗普便應邀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此訪是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首次訪華,也是十九大後中方首次接待的國外元首。兩個“首次”,意義非比尋常。

  此次國事訪問,最引人注目的是中美元首夫婦的故宮之行。短暫茶敘後,兩國元首夫婦來到太和門,沿漢白玉禦道信步前行,依次參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殿名中各有一個“和”字,體現的正是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太平和合”之道。

  習近平強調,中美在亞太的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雙方要在亞太地區開展積極合作,讓越來越多地區國家加入中美兩國的共同朋友圈,一道為促進亞太和平、穩定、繁榮作出貢獻。

  此外,中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踐行親、誠、惠、容理念。

  黨的十九大後,習近平首次出訪就選擇了越南和寮國這兩個山水相連的社會主義鄰國。在越南峴港,習近平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與東盟領導人對話會。這是近年來中國國家元首首次在多邊框架下同東盟領導人進行集體對話。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動,展現出中國作為周邊區域合作引領者、地區和平發展守望者的大國擔當。

  2018年新年伊始,歐洲對華外交掀起一輪高潮。法國總統馬克龍的“駿馬外交”熱度猶在,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又接踵而至。中法開啟緊密持久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新時代;中英關係“黃金時代”提質升級注入新動力。

  如今,中國已同100多個國家、地區和地區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夥伴關係,實現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佈局。習近平提出的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正成為指引21世紀國際關係航向的新燈塔。

  不騖于虛聲 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8年1月23日至26日,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在瑞士達沃斯舉行,今年年會主題為“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

  “打造共同命運”主題詞,契合了習近平在論壇2017年年會上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經濟全球化再平衡等重要主張。

  時間回到2013年3月22日,習近平出訪白雪皚皚的俄羅斯。這是他當選國家主席後的首次出訪,也是他首次在國際場合向世界提出“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

  隨後,習近平在一系列雙邊和多邊重要外交場合多次強調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同世界各國共同致力於促進世界的和平、穩定、繁榮與進步。

  聯合國成立70週年系列峰會上,習近平首次在聯合國總部全面闡述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理念,系統地提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途徑,引起世界高度關注。

  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6次提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站在全人類進步的高度,對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作出了頂層設計。

  時隔一個多月,在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習近平呼籲世界各國人民應該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張開懷抱,彼此理解,求同存異,共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

  2017年2月10日,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第55屆會議協商一致通過“非洲發展新夥伴關係的社會層面”決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被寫入這項聯合國決議。

  同年11月1日,第72屆聯大負責裁軍和國際安全事務第一委員會通過了“防止外空軍備競賽進一步切實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兩份安全決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再次載入這兩份聯合國決議。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然成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國際新秩序的價值規範。中國方案引領著全球治理新秩序。

  不馳于空想 “一帶一路”勃發生機

  2018年1月30日,中歐班列(義烏—莫斯科)從義烏鐵路西站首發,駛往俄羅斯莫斯科。該班列是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的延伸,為順應市場需求增加了班列沿線停靠站點。

  “中俄雙邊貿易量一直在增長,我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開往俄羅斯各大城市的中歐班列。”上海俄鐵集裝箱貨物運輸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戈爾説。 

  2013年秋,習近平在出訪期間先後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一帶一路”,在歷史厚土中孕育成長,在合作共贏中生根發芽,成為中國致力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

  習近平是“一帶一路”的提出者,也是踐行者。在白俄羅斯,他專程考察中白工業園;在波蘭,他出席統一品牌中歐班列首抵歐洲儀式;在烏茲別克,他見證“安格連-帕普”鐵路隧道通車;在沙特,他親手按下中沙延布煉廠投産啟動鍵;在英國,他歡迎所有感興趣的國家都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

  “一帶一路”建設不是中國的獨奏曲,而是世界的大合唱。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在各參與方共同努力下,已成為有關各國實現共同發展的重要合作平臺。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援參與,一大批有影響力的標誌性項目成功落地。

  2017年5月,習近平在北京主持“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與29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主要國際組織負責人共商合作大計。高峰論壇取得豐碩成果,發表了圓桌峰會聯合公報和270多項成果清單。 “一帶一路”進入全面展開的新階段。

  新年前夕,習近平發表2018年新年賀詞,他表示:“中國堅定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積極履行應盡的國際義務和責任,信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承諾,積極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人民願同各國人民一道,共同開闢人類更加繁榮、更加安寧的美好未來。”(文/林孔仕)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