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四週年 攜手行進在春天裏

2018-02-26 17:50: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這裡和春天總有約定,不斷播撒新時代的希望。

  去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北白洋淀畔,在初春的田野上,擘畫雄安新區的未來。今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聽取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編制情況的彙報。新區藍圖猶如躁動的嬰兒,等待破啼的一剎那。

  4年前的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市並主持召開座談會,明確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戰略。

  首都北京、渤海之濱、燕趙大地,這片21.6萬平方公里熱土上,鼙鼓陣陣。協同發展的京津冀,正成為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大戰略再添大手筆,新區激蕩新希望

  剛剛過去的春節,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工地上機聲隆隆,3000多名建設者用汗水寫下新的詩篇。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雄安新區規劃建設貫徹高品質發展要求,創造“雄安品質”,在推動高品質發展方面成為全國的一個樣板。

  襟帶崇墉分淀泊,闌幹依鬥望京華。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區設立,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作出的重大決策。

  新區擔負新使命。雄安新區要打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範區,與北京城市副中心一起形成北京新的兩翼;和參與承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張北地區,一起形成河北新的兩翼。

  2017年金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

  雄安容天下,京津“冀”未來。雄安新區涵蓋雄縣、安新和容城,距離北京、天津均在100公里左右。在這片熱土上,鏗鏘向前的腳步聲清晰可聞。

  “真心實意把支援河北雄安新區建設當成北京自己的事來辦,從雄安新區最迫切需求入手,做到有求必應、積極配合、毫不含糊。”到雄安新區考察的北京市主要領導如是承諾。

  “樹立大局觀念,在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過程中,需要天津付出什麼、調整什麼我們都堅決落實。”到雄安新區考察的天津市主要領導鄭重表態。

  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再開始建設,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河北省委主要領導態度堅決。

  新區用行動向人們詮釋新發展理念,雄安新區管委會負責人説,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有三條原則是明確的:絕不搞土地財政,絕不搞形象工程,一定要考慮百姓的長遠利益。這裡不建高樓大廈,不建水泥森林,不建玻璃幕墻……未來的雄安是生態宜居之城。

  新區催生新動能。2017年底,雄安新區與百度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至此,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網際網路三巨頭均落子雄安。落戶的首批48家企業全部為高端、高新技術企業。

  在容城奧威路上,中國建築等幾十家央企的牌子不時映入眼簾。央企一條街,依稀折射一座現代化新城的明天。

  大鵬展翅,兩翼齊飛。新區向北100公里,北京通州區潞城鎮,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建設工地上,一天一個樣。繼續向北200公里,京張高鐵正在延伸,一座為奧運而生的冰雪小城正演繹新的童話……

  大邏輯孕育大格局,“你中有我”齊發力

  放眼京津冀,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令人擔憂。北京“大城市病”突出,人口膨脹,霧霾頻現,交通擁堵,集聚了過多非首都功能。京津過“肥”,周邊中小城市偏“瘦”。河北每人平均收入只及兩市一半,在公共服務水準和品質層次上,與京津差異明顯,有些方面甚至呈“斷崖式”。

  建設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破題不易,答題更難。

  如何疏解非首都功能?瘦身健體,該捨得必須痛下決心。2017年11月底北京“動批”最後一家東鼎市場正式閉市,“動批”正式告別歷史舞臺。

  河北乘勢而上,對接京津、服務京津,加快發展。12月20日,位於河北白溝新城的和道國際動批服飾廣場開業,2000多戶來自北京“動批”的服裝商戶在這裡開啟新生活。

  從北京新發地到河北新發地,這樣的故事在京津冀三地還有多個版本,嬗變的背後是資源和市場的優化組合。

  控增量、疏存量,北京更“敞亮”。近4年,北京關停退出一般製造業企業1992家,調整疏解各類區域型專業市場594家。截至2017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70.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萬多人,自2000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産業協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實體內容和關鍵支撐,打破“大樹底下不長草”的魔咒,迎來“大樹底下好乘涼”。

  北京現代落戶河北滄州,這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以來,河北引進的最大的項目。兩個月前,滄州製造的新款SUV車型在廣州上市,這款車量産後,年産能將提升至30萬台,帶動滄州乃至河北汽車産業。

  體制一改天地寬,甘蔗也有兩頭甜。京冀探索醫藥生産“共建共管共用”模式,在滄州共建渤海生物醫藥産業園區。從北京轉出的藥企可保留“北京藥”的身份,到滄州享受更多優惠政策。“兩頭得利”自然搶手,目前簽訂進駐協議的北京等地藥企共有102家。

  打破地域藩籬,消除機制瓶頸,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唱主角。在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入駐企業的稅收由海淀、秦皇島兩地各得四成,剩餘部分共同設立産業發展基金。創新分配機制,有效調動雙方轉和接的積極性。

  從“你是你、我是我”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加一大於二、一加二大於三”的聚變效應開始顯現。2014年至2017年,三省市互派400多名幹部挂職工作,河北省引進京津資金約1.4萬億元,中關村企業在津冀設立分支機構超6100家。2017年,京冀企業來津投資到位額超過1000億元,天津企業到河北投資達435億元。

  “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逐步打破,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調整。北京聚焦“瘦身提質”,邁向“高精尖”經濟結構;天津推動“強身聚核”,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28個工業行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出現不同程度下降;河北大力“健身增效”,産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

  大融合催生“大紅包”,提升百姓獲得感

  河北石家莊72歲的王汝春是一位攝影發燒友,每天上午8點,他在自家陽臺上,對著西南方的天空和樓房拍一張照片。從2014年初至今,他已拍了1000多張天空照。所有照片按時間順序排列,哪張藍、哪張白、哪張灰,一目了然。與此同時,王汝春還查詢當天的空氣品質指數,記在掛曆上。

  王汝春説:“石家莊的藍天在增多,2014年是110多天,2015年和2016年每年都增加了50多天,2017年的採暖季表現尤其好,相對上年同期,好天增加了30多天。”

  這位“天空攝影師”照片色調的變化,見證了石家莊等京津冀地區空氣品質的改善。

  同呼吸,共命運。治理大氣污染沒有“孤島”,京津冀“2+26”城市大氣污染聯合防控,協同治污,“心肺之患”逐步緩解。

  北京的藍天多了!盤點過去一年大氣治污成績單,許多人發出這樣的感慨。2017年北京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62.1%,同比上升6.9個百分點。其中,12月份優良天數佔八成多,同比上升42.0%。

  治理壓力最大的河北持續自我加壓。2017年,河北電代煤、氣代煤等清潔能源替代工程再提速,全省253.7萬戶居民完成氣代煤、電代煤改造。這一年,河北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39.8%,超額完成國家“大氣十條”確定的目標任務,全省平均重污染天數比2013年減少51天。

  同在一片藍天下,2017年京津冀地區全年平均優良天數佔56.0%,PM2.5濃度同比下降9.9%。進入採暖季,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12月份平均優良天數佔64.6%,同比上升34.1個百分點。

  協同發展帶來的不僅僅是藍天白雲。

  交通一體化有力推進。從各修各的路,到“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三地間的“路梗阻”逐漸打破。河北淶水縣三坡鎮南峪村距北京十渡景區僅5公里,京昆高速上一段75公里的“斷頭路”,擋住遊客的車輪。隨著京昆高速北京段與淶水段竣工通車,兩地車程從一個半小時縮至40分鐘。北京遊客樂了,淶水農民笑了。村民段太山經營農家樂,現在一個小長假的收入能頂過去半年。

  三地更“近”,人們“跑”得更快。4年來,打通擴容“斷頭路”“瓶頸路”800多公里;京津城際延長線、石濟客專、津保鐵路、張唐鐵路等建成通車,京津城際推行月票制,環首都“半小時通勤圈”覆蓋區域逐步增加,“軌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形成。

  公共服務共建共用。補短板強弱項,教育合作不斷加深,醫療衛生協作緊密,文化旅遊協同推進,對口扶貧力度加大……協同發展成果轉化為京津冀地區人們的獲得感。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乘著春日裏的浩蕩東風,京津冀將繼續揮寫協同發展的華彩篇章!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