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家出臺意見:提高教師待遇 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2018-02-25 18:44: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今年1月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不斷提高教師的地位待遇,真正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眼下,新學期馬上就要開學了,老師們也將迎來新變化。

  完善中小學教師待遇保障機制

  在日前發佈的《意見》當中對於各個學段的教師待遇提升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中明確要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各地要結合實際完善中小學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同時要推進高等學校教師薪酬制度改革。建立體現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機制,高等學校教師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收入,不納入本單位工資總額基數。對專職從事教學的人員,適當提高基礎性績效工資在績效工資中的比重,加大對教學型名師的崗位激勵力度。

  多渠道保障民辦學校教師權利

  而對於民辦學校教師,《意見》中同樣指出要完善學校、個人、政府合理分擔的民辦學校教師社會保障機制,依法保障和落實民辦學校教師在業務培訓、職務聘任、教齡和工齡計算、表彰獎勵、科研立項等方面享有與公辦學校教師同等權利。

  專家分析:激發活力關鍵要提高鄉村教師待遇

  激發教師隊伍整體活力不僅僅需要激勵,同時也要兼顧整體均衡發展,《意見》中提出要大力提升鄉村教師待遇,同樣成為了關注重點。

  提高教師地位待遇的關鍵目的是讓更多教師“留得住、教得好”,而對此有專家就指出,教師隊伍建設的協調發展不僅在於崗位激勵政策,應重點關注城鄉地區教師待遇水準的差異化,注重邊遠地區教師訴求。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教授 李志民:工資是一部分,另外就是周邊的環境生活條件,農村的教師可能在農村的生活條件差,他希望到城市,他的生活環境更好一點,農村教師都想往城市走,我覺得主要是這些方面。

  對此,《意見》中明確要全面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依據學校艱苦邊遠端度實行差別化補助,同時加強鄉村教師週轉宿舍等設施建設。各地也通過採用定期按學校艱苦邊遠端度發放生活補貼、交通補貼等具體形式來加強對於農村地區教師的保障。而對於鄉村教師的績效工資評定制度,也應因地制宜,制定多元考核標準。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教授 李志民:如果工資是跟升學率掛鉤的話,農村教師會更吃虧。應該跟當地的整體收入水準掛鉤,主要是當地農村要參照城市的標準,能夠比如説同等地區的教師要到農村去工作,那麼要比城市裏的教師的工資要高,同等資歷的,這樣才能穩定住這個農村地區的教師。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