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牽媽媽的手】親情的小溫暖,亦是家國的大境界

2018-02-22 20:33: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昨日,遊子們從家這個港灣裏,鳴笛啟航,奔向遠方。除了對鄉愁的百轉千回,更有親情的濃郁化不開。這幾天,網友們都在微博裏曬圖,“媽媽給裝的後備箱”的話題,一時成了熱點——“親手做的馬蹄糕”“最愛的家鄉小柚柑”“一大罐子土榨花生油”“秋天腌的糖蒜”……後備箱被爸媽塞得滿滿的,不願帶還不高興。於是乎,調皮的網友留言:“明年我開個貨車回來過年!”

  有一種愛,叫“爸媽的後備箱”。 馬蹄糕、小柚柑、花生油,這些年貨,既是舌尖的故土,也有親情的密碼。它們的味道裏,有著唯有子女們才能解鎖的鄉愁與記憶。而春節所産生的流動中國,對這份情愫更有一份揉合。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少小離家,建功立業,社會轉型期帶來了更多的人生打開方式,也讓每個人尋求著命運螺旋向上的階梯。於是,很多青年的軌跡裏,家庭親情與事業打拼幾乎成了逆行的風景,但這並不悖于中國一以貫之的文化傳統。往微觀説,把個人追求與社會脈動同頻,是讓生活更美好的動能所在;往宏觀説,把個人命運與國家發展共振,也是青年無法回避的責任擔當。

  所以,走向更遠的地方,不是為滿足於未見風景的獵奇,而是就此具備更寬廣的視野、把握更宏遠的大勢、尋求更有力的支撐……腳踏實地、知行合一,青年願意把所學所思落實到與國家發展同行的宏偉征途上。青年在路上的拼搏,始終有親情在注視著他們的遠足,這份踏實,是永遠都在的不敗之地。而裏面的豐富內涵,總能在一些感人故事中,找到樸素的表達。

  青年時期的習近平,響應國家號召,前往陜北農村插隊,從此和他的家人相隔于天南地北。習近平母親齊心掛念著遠方的兒子,便親手給他縫製了一個針線包,上面繡了三個紅色的字:娘的心!針線包,映射出一個家庭的親情豐潤。有了這種溫暖的包圍,讓青年習近平更堅定著一顆為人民做事的心。從陜北的梁家河,到河北正定,繼而到福建、浙江、上海……最終,改革者描繪了大寫的人生、成就了不凡的意義。

  親情的小溫暖,亦是家國的大境界。小家總能與大國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它更見證于家國情懷與人生追求熔融合一。“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習近平總書記是這麼説,也是這麼做的。每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辦公桌前致新年賀詞時,我們總能看到他牽著母親齊心的手的那張照片。這張被擺放在習近平總書記書架顯眼位置的照片,記錄下他陪伴母親散步的溫馨時刻。從青年時代開始出發,走得再遠,回頭望時,手牽還是父母,原點還是家庭。這是走不出的風景,亦是走不出的牽掛。

  我們常説家國情懷,很多人也賦予了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文理想和品格高度。而一次心靈的感觸,一次牽手的感動,亦是它小小的修行,也是舉重若輕的境界。當父母塞滿我們的後備箱的時候,當他們用親情為我們“充電滿格”的時候,當我們忙著用畫面定格的時候,不妨也牽起他們的手,一訴衷腸。別再用“東方式的內斂含蓄”做説辭,一次舉手投足之間對父母的感恩,也能看得出責任與擔當。

  在這個春節裏,“你有多久沒有牽媽媽的手”這一話題,溫情上線,很是應景。它迅速在網路升溫,無論是微博平臺還是眾多網路新媒體發起該項活動下方的評論區,都見網友紛紛留言,積極參與互動。別再躊躇于“背影”,也別徘徊于“目送”,就現在,手牽手,和爸媽一起滿滿變老,一起去享歲月靜好。只有在心中始終點亮那一盞的親情之燈,在它的照耀下,才能永遠堅持正確的前進方向(謝偉鋒)

[責任編輯:張麗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