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小學“成績分層”加大 教育均衡化是低水準的公平?

2018-02-14 07:44:00
來源:半月談
字號

  半月談記者 趙琬微

  全國中小學在1月下旬陸續期末考試完畢,在“曬”出的成績單中不難看出孩子的成績是“上天入地”。尤其在一些知名學校,有的學生可以輕而易舉達到滿分,有的學生則徘徊在及格線上下。

  小學階段成績就有如此巨大的差距,不僅“差生”家長焦頭爛額,一些“高分”家長竟然也莫名惴惴不安起來。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斷推進的當下,如何看待教育需求差異日益加大的現實?

  令人緊張的“小學三年級”現象

  在北京某小學讀三年級的毛毛今年第一次參加期末考試,他的媽媽詳細地了解了班級成績分佈情況:絕大部分同學達到了90分以上,有幾個考了滿分,還有兩三個學生只有六七十分。老師向她感慨道,班上的學生“有的不教都會,有的卻怎麼教也不會。”

  “全班一共30個孩子,數學有2個滿分,英語有十幾個滿分,但最低分是64分。”一位小學老師説,班級整體的優秀率在一半左右。對於一些學生來説,考題非常簡單,答卷只需要規定時間的一半,仍舊可以自信滿滿地拿到滿分,但同樣的試卷對於有的學生卻很難。

  半月談記者採訪了解到,這樣明顯的成績差異化並不是個別現象。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在許多班級中都出現了明顯的分層現象。“一個班從100分到60多分都有的情況很常見。”一位數學老師説,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時間、作業量、作業難度的加大和提高,差距將越來越大,分層明顯。

  調查數據表明,學習成績離散程度的標準差可以體現成績分佈情況。通常小學一二年級的標準差在2至5之間,在三年級達到7至9左右,俗稱的“成績分化”在三年級愈發明顯,這一現象已經持續並呈現出更加明顯的趨勢。

  以一些地方的小學為例,因為減負的需要,一二年級沒有傳統的期末考試,平時也沒有家庭筆頭作業。有家長告訴半月談記者:“一二年級時,孩子一學期的語文課堂練習連一本田字格都寫不滿。”還有的家長説:“低年級時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學校平時的測驗基本沒有太大區分度。”因此,有標誌意義的三年級考試令很多家長十分緊張。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