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專家談】不忘初心,書寫脫貧攻堅的“時代答卷”

2018-02-12 15:33:00
來源:觀點中國
字號

  楊飛 陜西省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2月1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驅車2個多小時,從西昌市來到位於大涼山深處的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解放鄉火普村,走進彝族貧困群眾家中,看實情、問冷暖、聽心聲,同當地幹部群眾共商精準脫貧之策。

  再有幾天,13億多炎黃兒女就將迎來盼望已久的新春佳節。春節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凸顯著家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是個喜慶團圓的日子。習近平總書記就曾説過:“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他們吃得怎麼樣,住得怎麼樣,能不能過好新年,過好春節。”牽掛著貧困群眾的生活,每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也都奔波在考察調研、看望慰問幹部群眾的路上。

  看實情、問冷暖、聽心聲,習近平總書記的步伐鏗鏘又堅毅。往前看,2015年春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回梁家河村看望了父老鄉親;2016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赴江西看望慰問廣大幹部群眾;2017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則赴河北張家口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今年習近平總書記更是來到位於大涼山深處的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解放鄉火普村,看望困難群眾。

  一枝一葉總關情,所看所問暖民心。還曾記得,2013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就曾在貧困戶家中用瓢盛出缸中的水品嘗,詢問糧食夠不夠吃,低保有沒有到位,看病有沒有保障,孩子有沒有學上,年貨有無備好。而今習近平總書記更是走進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解放鄉火普村的彝族貧困群眾家中,看實情、問冷暖、聽心聲,同當地幹部群眾共商精準脫貧之策。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群眾在習近平心中有著最重的份量,基層是他去的最多的地方。尤其是貧困群眾,更是習近平總書記最為牽掛的人,脫貧攻堅則是習近平總書記最為關注的事。先前習近平任福建寧德地委書記時就曾跑遍所有鄉村,推動改造了寧德幾千村民世代居住的茅草房。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湘西考察時更是首次提出“精準扶貧”。

  “精準”做文章,脫貧答卷靚麗多彩。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6853萬人。聯合國《2015年千年發展目標報告》顯示,中國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中國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中國最貧困人口的脫貧規模舉世矚目,速度之快絕無僅有。”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前署長海倫克拉克就曾如此盛讚道。

  新時代新思想,新使命新征程。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打贏脫貧攻堅硬仗別無他法,黨員幹部就應像習近平總書記一樣不忘初心,走到貧困群眾的灶臺炕頭,看實情、問冷暖、聽心聲,幫他們發展能夠持久受益的産業,幫他們掌握能夠謀生致富的技能,讓他們鼓足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的幹勁,書寫脫貧攻堅的“時代答卷”。(責任編輯 毅鷗)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