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當局借“賑災外交”大搞“媚日”情結

2018-02-11 09:04: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臺灣花蓮6日晚發生6.5級強震後,臺當局和親綠營媒體的重點關注對象不僅是災情和搜救情況,還有日本。連日來,他們對來自日本的慰問與捐款又“感謝”又“感動”,對前來參與搜救的日本專家團隊寄予厚望。昨天上午,日方人員抵臺36小時後結束任務回國。有島內網民稱,雖然要感謝日方的援助,但政府和某些媒體人的“過度包裝”以及“去中媚日”的心思令人生厭。拒絕大陸派人救災,鋪天蓋地宣傳日本的善舉,臺當局將救援問題政治化,並錯失兩岸溝通機會的做法遭島內多方痛批。至於日本,其施以援手的背後也並非沒有自己的政治考量。

  正如島內網民所言,臺灣當局的“過分包裝”十分明顯。繼8日蔡英文在推特上用日語“患難見真情”回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慰問短片和書法後,臺“總統府”10日表示,蔡英文再度致函安倍,強調“臺日之間的友誼”。為感謝日本搜救隊,她10日特別準備了親筆簽名的感謝卡片。

  在臺灣親綠營媒體報道裏,體現日方“愛心”的不僅有“遠道而來的搜救隊”,還有來自日本政府與民間的捐款。“日本網民‘瘋報恩’:快!捐款窗口在哪”“日本711超市發起花蓮震災募款,臺生:超級感動!”……類似標題不勝枚舉。據報道,雅虎日本旗下的基金截至昨天已為臺灣此次地震募款達2360萬元新台幣。不過,也有臺灣網民提醒“日本嘴炮”。有媒體統計,東日本大地震和2016年熊本地震時,臺灣分別捐款大約50億和6400萬元新台幣;2016年臺南地震時,日本捐款大約為5100萬元新台幣。有評論説,雖然捐款數量不對等有受災程度不同的原因,但臺媒對日本捐款的渲染實在誇張。

  “有一種比較通俗的説法形容臺灣的地位:中國的親生子,日本的養子,美國的乾兒子。”廈門大學港澳臺研究中心主任李非1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由於歷史原因,一批臺灣人具有很強烈的“戀日”甚至“媚日”情結。這些人雖然不代表主流民意,但其傳播相應思想,並對周圍以及下一代人産生深刻影響。由於他們掌握著臺灣輿論的控制權,日本方面稍微有些表達善意的舉動,島內就會出現看起來很誇張的親日現象。

  有島內媒體總結説,近年來,“賑災外交”成為臺灣和日本關係的一個“關鍵詞”。臺日同在地震帶,並不鮮見的震災使得“地震情緣”成為一種“報恩的連鎖反應”。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陳雯萱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李珍 環球時報記者 張倍鑫】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