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經濟觀察:“國進民進”中國經濟迎更廣闊空間

2018-02-06 13:1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2月5日電(記者李曉喻)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紅利逐漸釋放,“國進民進”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的一大亮點。

  根據官方數據,2017年中國國有企業兩大效益指標規模均創歷史新高:營業收入約52.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利潤總額近2.9萬億元。

  其中,中央企業利潤首次突破1.4萬億元,同比增長15.2%,經濟效益的增量和增速均為五年來最好水準。98家中央企業中,近一半利潤超過百億元。

  民企經營狀況也在企穩向好。據官方數據,2017年中國民間投資同比名義增長6%,雖仍然不及同期全國投資整體增速,但差距已比上年顯著縮小。

  一度步履蹣跚的小微企業也開始走出困境。2017年四季度小微企業景氣指數達98.2,創2014年下半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同期,小微企業産品訂貨量、生産設備利用情況不低於正常水準的企業佔比均升至有數據以來的新高。

  “‘國進民進’已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的顯著特點。”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春曉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中國國企與民企的互動性正在增強,國企經濟效益提升為民企搭建了更好發展平臺,帶來了大量新機遇和新空間。“可以説,國企和民企正成為充分互補的‘中國合夥人’。”

  對中國經濟而言,國企與民企協同發展意義重大。

  其一,順利實現從高速度增長向高品質發展的轉變,需要國企和民企密切配合。

  推動經濟走向高品質發展,提升創新能力是題中應有之義。國企科技研發和人才建設方面力量相對雄厚,2017年中國國家科技進步獎項得主中,中央企業佔了三分之一有餘;民企更貼近市場,在技術創新上更加靈活。二者互補,將收“1+1>2”之效,有助於提升中國企業整體創新實力。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