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美都否認開打貿易戰,這挺好

2018-02-06 09:14: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中國商務部4日宣佈對美國進口高粱啟動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鋻於目前中美貿易關係十分敏感,華盛頓兩周前剛剛宣佈對中國光伏産品加徵高額關稅,輿論立刻對中國這一舉動的含義展開了分析和猜測。然而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強調,這是一起正常的貿易救濟調查個案,否定了媒體對中美正在打響貿易前哨戰的引申。

  華盛頓1月22日宣佈加徵高額關稅時,就強調那不是在挑起貿易戰。北京現在做出同樣的否認,這反映了中美對雙方貿易摩擦的一種態度。

  當前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打貿易戰將使中美兩敗俱傷,因此雙方應該都沒有那樣做的意願。還有一點正變得越來越明顯,即美方在不想打貿易戰的同時,看上去越來越傾向於向北京施壓,要求中方做出更多貿易讓步。至於美方將走多遠,中方如何應對,是輿論展望的重點。

  美國絕大部分商界人士都反對特朗普政府與中國惡化貿易關係,美國主流媒體公開鼓勵對華打貿易戰的也不多。但還是有少數美國及西方人攛掇特朗普總統放開手腳面對中國,他們的邏輯是,中國對美存在鉅額貿易順差,開打貿易戰並非雙輸,而是中國輸得比美國慘得多,所以中方對華盛頓的施壓只能忍氣吞聲。

  這是看熱鬧心態導致的淺薄推論,實際情況根本不是這樣的邏輯。首先中美開打貿易戰給雙方造成的損失並非與兩國進出口比例是絕對正相關關係,接下來更重要的是,中方損失即使比美方大,也無法用來抵消美方的痛苦,無法成為美國輿論中特朗普政府“做得對”的論據。

  西方媒體上出現的有關美方因為絕對損失小于中國所以會贏得對華貿易戰的説法,基本屬於瘋子言論,與“挨兩顆原子彈比挨十顆原子彈更容易承受,所以應該試一試”一樣喪心病狂。

  中國肯定不想與美國展開貿易戰,但是如果美方的“懲罰”找到府來,無論它屬不屬於貿易戰,中方都會還手,後一點的確定性大概與中國不想打貿易戰同樣高。因此美方能“嚇唬住”或言“鎮住”中國應當是個偽命題。

  總的來看,我們不相信美中會走向全面貿易戰,那太瘋狂了,壞處毫無懸念,而好處則很不確定。華盛頓強調加徵光伏産品的關稅不是貿易戰,北京説對美國高粱做“雙反”調查是個個案,雙方都不想引發對方的報復,也都非裝腔作勢。

  中美都是世界貿易大國,頗具實力,各自報復對方的手段也都取之不盡,一旦開打貿易戰雙方都很痛,根本顧不上比“誰比誰更痛”。給中美貿易戰套上“你輸我贏”“誰比誰更有膽略”的計算公式,荒唐至極。

  華盛頓會發現,在全球化時代美國以破壞現有規則的方式從其他國家割肉揩油,即使得利於一時,也根本無法持續。貿易不是別的,一個國家的利益靠強買強賣無法長期實現,美方則不可能用地緣政治的強制手段打造出一條生産美國利益的流水線。

  中美不在經貿領域攤牌應當是高概率事件。美方很可能繼續出臺對華高壓措施,中國無須衝動,見招拆招就好。特朗普政府在中美經貿議題的處理上沒有多少任性行事的權力,美國社會不會接受中美貿易的顛覆性毀盤。人們根本沒有做好承受貿易戰痛苦的思想準備。對此我們不妨心中有數。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