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安全感”帶給世界的啟示

2018-02-05 20:24: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更有西方學者將社會大局穩定與經濟高速發展並稱為中國向世界展示的兩大奇跡

  不久前,“中國有多安全”成為某全球知名網路問答社區的焦點話題,網友點讚最多的一條留言是“非常非常安全”。在刷屏的網友留言中,“深夜敢獨自出門”“沒有槍支氾濫”“治安管理細”被頻頻提及。曾在中國生活工作過的外國朋友紛紛留言分享親身經歷,表示相比較生活過的其他國家,在中國的經歷更安全、更放心。

  的確,在一些西方國家槍擊等惡性事件頻發,民眾對安全的擔憂揮之不去之時,中國作為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幅員遼闊的發展中大國,長期保持社會大局穩定為世界矚目。2017年,中國是全球命案發案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嚴重暴力犯罪案件比2012年下降51.8%,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滿意度上升到95.55%。中國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更有西方學者將社會大局穩定與經濟高速發展並稱為中國向世界展示的兩大奇跡。

  安全感背後,蘊含社會治理的哲理。社會治安狀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國家社會治理的水準與能力。人們共同見證,改革開放以來,儘管中國警力配備數字遠低於世界水準,用於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支出與其他國家相比佔國民生産總值比例很低,但中國在經歷快速城市化和經濟社會結構轉型過程中,不僅沒有像世界多數國家那樣受到高犯罪率困擾,反而以一種“低投入—高穩定”模式,用較低成本保障了社會和諧穩定。安全感如何保障?依靠的正是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優勢,組織多個部門齊抓共管的體制優勢以及動員群眾共同參與的工作優勢。

  在西方之“亂”與中國之“治”的鮮明對比下,一些國家爭相研究中國的社會治理模式,渴望從中找尋適合本國國情的安全治理之道。馬來西亞副總理兼內政部長扎希德表示,作為一個有13億多人口的國家,中國在過去幾十年能夠大幅降低犯罪率,是在管控安全和公共秩序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功,希望中國考慮派遣官員與馬來西亞分享其在處理治安和恐怖主義等問題方面的經驗;南非國民議會議員扎克希爾姆博希爾在隨同(南非)議會警察委員會代表團赴中國學習治安實踐回國後,在南非《馬弗裏剋日報》撰文指出,中國治安的3方面優勢有助於南非提高能力和效率,即確保並維持一支專業警察隊伍、警務專門化以及對於高科技的廣泛應用。

  在辦好自己事情的同時,中國亦在認真履行國際責任,積極參與並倡導國際執法合作和全球安全治理,為全球安全治理貢獻中國方案。截至目前,中國已與113個國家建立了密切的執法合作關係,搭建了129個雙多邊合作機制和96條聯絡熱線,同60多個國家的內政警察部門簽署各類合作文件近400份。去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國際刑警組織第八十六屆全體大會開幕式上宣佈,中國將支援國際刑警組織在反恐、打擊網路犯罪、打擊新型有組織犯罪領域每年開展3次全球聯合行動,為發展中國家培訓5000名執法人員,為100個發展中國家援建升級國際刑警組織通信系統和刑事調查實驗室,成立公安部國際執法學院併為發展中國家培訓2萬名執法人員。

  恐怖主義、難民問題、網路安全、氣候變化……2018年,變亂交織的世界在充滿不安中開年。來自中國的“安全感”,不僅是中國自身發展的有力保障,更是維護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的堅定力量。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