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以創新驅動強化戰略支撐——三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現代化經濟體系重要思想

2018-02-04 17:4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提出,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思想,把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

  經濟大國未必就是經濟強國,一個國家長期落後不取決於經濟規模大小,而經常是由於科學技術落後。歷史上,我國曾長期位居世界經濟大國之列,進入近代後卻屢遭侵略,根源就在於此。這個教訓極為深刻,我們必須牢牢記取。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必然選擇。當前,我國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正在由發展中大國向現代化強國邁進,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只有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才能加速向主要依靠知識積累、技術進步和勞動力素質提升的內涵式發展轉變,以科技強國支撐現代化強國,為解決社會主要矛盾開拓更廣闊空間。

  放眼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孕育興起,特別是資訊、生物、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技術廣泛運用到各個領域,誰能下好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在大國競爭中搶得先機、贏得主動。面對世界變革大趨勢,我們不能等待、更不能懈怠,尤需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機遇,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近年來,“慧眼”衛星暢遊太空、國産航母初露真容、大飛機翱翔藍天、量子通信領先世界……我國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若干重要領域開始成為全球創新引領者。與此同時,關鍵核心技術不足、創新品質不夠高等問題依然存在。要想強化創新驅動發展對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作用,就要儘快在創新能力、創新體系、創新機制上補短板、補短邊,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提升創新能力,需在重點領域上有新突破。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是我國科技創新的戰略主攻方向。這些領域強,科技強國建設就有了堅實可靠的支撐。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是技術創新的源頭,前瞻性、原創性的研究成果關係産品開發、産業升級的先發和後勁。加快改善這些領域的薄弱狀況,努力在關鍵共性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方能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提高創新要素對實體經濟的貢獻率。

  構建創新體系,需在協同互動上有新作為。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政府、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相互支撐、良性互動,才能構建高效完善的協同創新格局。為此,有必要在重大創新領域佈局一批國家實驗室,聚焦前沿領域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打造一批研究型大學和科研院所,培育一批核心技術能力突出、整合創新能力強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全方位提升我國戰略科技力量。

  深化創新機制,需在深化改革上有新突破。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猶如車之兩輪,只有協調運轉,才能把創新驅動的新引擎全速發動起來。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我們要在落實的力度和方法上下功夫,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産權制度、分配製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援,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去年,我國出臺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民口)管理規定》《關於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瞄準的正是我國創新驅動發展中目前存在的短板。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在經濟轉向高品質發展的階段,面對“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更需用創新來激活全盤,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實的戰略支撐。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