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建集體宿舍讓務工人員有尊嚴居住 不能建成群租房

2018-01-31 09:12: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北京力求務工人員有尊嚴地居住 

  建集體宿舍 解租住難題 

  剛剛結束的北京兩會上,“集體宿舍”成了熱詞。

  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鼓勵産業園區建設職工集體宿舍,多渠道解決城市運作和服務保障行業務工人員住宿問題。

  1月29日,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住房保障辦公室副主任鄒勁松表示,今後北京每個租賃房項目都要配建一定比例的集體宿舍,解決普通勞動者的宿舍問題,讓他們有尊嚴地居住。

  餐飲、零售、快遞等行業務工人員的住宿一直是難題 

  城市的發展運作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對於很多資源緊張的超大型城市而言,餐飲、零售、快遞等行業務工人員和新就業人員的住宿問題,一直是困擾政府的難題。

  “以往,不論是基本住房保障體系,還是基本住房供應體系,我們很少從政府的角度考慮解決他們的住宿問題。”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中心黨委書記、總經理金焱説。

  就北京來看,從事服務保障行業的務工人員和新就業人員,收入大多不高,住宿主要靠租。“解決他們的住宿問題,現在市場上最缺的就是宿舍。”北京大學房地産法研究中心主任樓建波介紹,就租賃市場而言,成套的房子不難找,但價格高。“如果能提供宿舍,他們可以選擇一人一間或兩人一間,不但租金支出可以降低,而且比合租成套的房子更安全。”

  中央財經大學城市與房地産管理系教授易成棟介紹,現有的住房體系有相應的設計規範和申請要求,比如公租房的設計要求是:一居室不低於35平方米,兩居室不低於40平方米。“為了保障一些年輕單身勞動者的過渡性需求,需要集體宿舍這種每人平均面積小、總租金負擔低的産品。”易成棟説,“集體宿舍建築面積可以稍小一些,比如一間10平方米或20平方米。這是符合國家的相關要求的,能夠保障有地方住,租金又便宜,可以有效解決一人戶的住宿難題。”

  積極推動集體土地建租賃住房 

  “如果能住集體宿舍,那當然好。關鍵是在哪建?能不能輪到我?”剛上班不久的大學生李偉明説,“在北京租房太貴了,一個月工資4500多,租房就要1800,刨去基本生活開支,加上跟朋友偶爾聚個餐,基本不剩啥。”

  “目前北京正在積極推動集體土地建租賃住房,我覺得這對建設集體宿舍來説是一個很好的契機。”金焱認為,這類房源既可以滿足各類園區周邊企業職工的職住平衡需求,還能滿足務工人員的宿舍需求。“企業自有土地方面,産業園區建職工集體宿舍,同樣能夠解決職住平衡的問題。”

  記者從北京市規土委了解到,在2017年完成203余公頃集體土地供應的基礎上,今後4年,北京將供應約800公頃集體土地用於建設集體租賃住房,平均每年供地任務量約200公頃。

  “北京的五年住房建設規劃中,提出要建設50萬套租賃住房,主要在集體建設土地上建設。”鄒勁松介紹,“北京市要求各區建設的租賃住房要滿足租賃住房周邊就業人群的需要;滿足各區公租房備案家庭的需要,或者是由區政府躉租回來,以公租房的價格出租給公租房備案家庭,但是也要確保農民的利益,政府按市場價格支付給農民租金;要求每個租賃房項目都要配建一定比例的集體宿舍,解決普通勞動者的宿舍問題,讓他們有尊嚴地居住。”

  2017年,北京市規劃國土部門會同各區政府已經完成集體供地項目39個,分佈在北京全市13個區,2018年將主要推動這39個項目的建設。

  集體宿舍不能建成“群租房” 

  “説實話,我印象中的集體宿舍就是‘群租房’,條件很差。”北京東城一家餐廳的服務員曲霖説,他現在和幾個同事住在老闆提供的地方,“居民樓條件比以前好多了,但不敢大聲説話,怕擾民。老闆説房租有點高,可能年後就不在這住了。”

  “對許多城市運作和服務保障業的員工,遠郊集體土地上的租賃住房可能不是很方便。因為很多商場飯莊都在比較靠市中心的地方,職工下班又比較晚。”樓建波説,集體土地租賃住房安排一定比例的宿舍以及園區建職工宿舍,可以滿足其中一部分人的需求,但不是全部。“事實上,除了務工人員外,新就業的單身人群對宿舍也有很大期盼。”

  樓建波介紹,當前在住房租賃方面,還有很多法律和政策供給的短板要補。“要明確集體宿捨得標準,比如每人平均最低面積、衛生條件、消防安全標準等。”樓建波認為,無論是建造集體宿舍出租運營,還是企業為員工租賃集體宿舍,都需要政府明確集體宿捨得標準。

  “無論是集體土地建租賃住房,還是在産業園區內建集體宿舍,目前還沒有相關的政策支援,具體操作上還需要深入調研。”金焱説,“應該根據各個行政區和産業園區的實際情況,一區一策、一園一策。建多少、戶型什麼樣、面積大小、怎麼配套,這些都要從供給側的角度深入考慮。”

  其實,除了集體宿舍,北京市在解決務工人員和新就業人員的住宿問題方面,近年來陸續出臺了很多舉措。易成棟介紹,在市場渠道方面,包括商品房、長租公寓、集體土地建設租賃房等舉措;在非市場渠道也就是保障性住房方面,北京已將部分公租房項目調出30%的房源,面向長期穩定就業的“新北京人”分配。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提出共有産權住房中,70%面向本市戶籍人口,30%面向非京籍人口。(王昊男)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