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作風建設要真正落地生根

2018-01-30 09:32: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作者:劉金祥(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將作風建設提升到事關黨的生死存亡的高度來強調。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重整行裝再出發,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開創全面從嚴治黨新局面。黨員領導幹部作風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經濟發展的成效,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福祉,關係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大量事實證明,一個地方的工作,成在幹部作風,敗也在幹部作風;一個地方的事業,興在幹部作風,衰也在幹部作風。

  推進新時代作風建設絕非抽象的概念和空洞的口號,而應有科學合理的思路、雷厲風行的動作、得力有力的舉措和實實在在的成效。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黨員領導幹部加強作風建設必須緊緊圍繞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來進行。

  1.以推動作風建設提高供給體系品質

  作風建設關係到黨的形象、威望和發展大業的興衰成敗。優良的作風是黨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標誌,關乎民心向背、關乎執政未來。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經驗充分表明,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快與慢,與這個地區黨員幹部工作作風的好壞密切相關。

  紮實的工作作風能夠提升黨員幹部的工作效能,推動經濟環境的改善,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為保持平穩健康發展不斷積累後勁。紮實的工作作風能夠增強黨員幹部的執行力,加速發展先進製造業,加快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實現經濟穩步健康發展不斷注入動力和活力。在某種意義上説,抓作風建設有利於發展新型實體經濟,抓作風建設有利於提高供給體系品質,抓作風建設有利於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作風建設要真正落地生根

  去年福建各地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專項整治活動,促進移風易俗工作制度化、常態化。圖為福鼎市白琳鎮工作人員向群眾發放移風易俗宣傳材料。新華社發

  當前,以十九大精神為動力和引領,全國各地掀起了新一輪發展熱潮。各地區的競相發展,從表面上看是拼改革、拼創新、拼産業、拼項目,但從某種角度看,拼的是黨員幹部的工作作風。就此而言,加強新時代作風建設是實現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堅強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領導幹部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道理,堅定理想信念,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提高推動科學發展能力,切實改進作風,腳踏實地創造新的更大的業績。黨員幹部只有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堅持不懈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形成一級帶一級、一級抓一級的作風建設機制,才能把穩中求進的經濟工作總基調落到實處。

  2.以推動作風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作風建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把出發點和落腳點歸結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上來。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踐行黨的宗旨的集中體現,也是黨員幹部加強作風建設的重要目標。因此,是否關心和解決民生問題、是否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檢驗黨員領導幹部黨性是否堅強、作風是否優良的重要標準。

  黨員幹部密切聯繫群眾、切實轉變工作作風,不只是態度問題、感情問題,更是黨性觀念、政治立場問題。黨員幹部只有轉變工作作風,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把人民群眾的願望和訴求作為制定政策和開展工作的根本依據,才能有效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只有真正轉變工作作風,牢固樹立和堅持群眾觀點,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政於民、問績於民,才能實現好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只有轉變工作作風,採取得力措施解決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就業、住房、教育、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土地徵用等熱點難點問題,才能真正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擁護和支援。

  3.以推動作風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者要深入了解國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自覺,要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態度,絲毫不敢懈怠,絲毫不敢馬虎,必須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當前,國內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這些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如果解決不好、處理失當,就會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産生不利影響。

  作風建設要真正落地生根

  十九大代表、新疆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縣委副書記、代理縣長吾布力喀斯木買吐送向阿瓦提縣烏魯卻勒鎮也臺格然木村駐村工作隊隊員和村民宣講十九大精神。新華社發

  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于無形。任何矛盾和問題都是在特定條件下形成的,都有一個孕育萌芽、發展演化的過程。如果在孕育萌芽狀態就能加以遏制消除,就能變被動為主動。這就需要黨員幹部加強作風建設,善於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係,勇於從社會矛盾源頭加以治理,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

  從近年來引起社會不和諧不穩定的諸多因素來看,很多問題是由於一些黨員領導幹部工作作風不實不細引起的。少數黨員領導幹部身上存在的嚴重脫離群眾、態度粗暴、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獨斷專行等不良作風,導致了一定範圍內黨群關係、幹群關係的緊張與衝突,進而影響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心裏裝著困難群眾,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滿腔熱情為困難群眾辦事。

  黨員領導幹部只有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到環境複雜、矛盾集中、熱點突出的地方去,大力實施惠民之舉,將黨和政府的關愛傳遞到群眾心裏,才能剷除矛盾滋生的土壤;只有切實轉變工作作風,變群眾陳情為幹部下訪,通過耐心細緻的心理疏導和春風化雨式的思想引導,才能將各種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只有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健全完善維護群眾的權益保障機制、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才能降低滋生矛盾的可能性;只有切實轉變工作作風,了解掌握矛盾産生的誘因,制定相應的預案和對策,才能增強工作的前瞻性和預見性;只有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做到矛盾露頭、止其生成,矛盾釀成、止其擴散,矛盾蔓延、止其惡化,才能將矛盾糾紛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光明日報》( 2018年01月30日 05版)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