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讓共贏共用旗幟高高飄揚——習近平主席2017年在瑞士發表兩場歷史性演講的時代啟迪

2018-01-30 08:38: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1月29日電 題:讓共贏共用旗幟高高飄揚——習近平主席2017年在瑞士發表兩場歷史性演講的時代啟迪 

  新華社記者韓墨 辛儉強

  瑞士達沃斯,阿爾卑斯山系海拔最高小鎮。全球政要和精英每年伊始會聚於此,希望登高遠眺,看清這紛繁世界、理出那浩蕩大勢。

  變革的時代,呼喚偉大的思想。偉大的思想,啟迪人類的未來。一年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達沃斯和日內瓦發表兩場歷史性演講,從全局和全球視角,從哲學和時代高度,闡釋中國的經濟全球化主張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深刻回答“人類社會何去何從”這一根本性問題,其真理之光點亮暗夜,其智慧之聲傳遍大地,其震撼之效延綿至今。

  激起“塑造共同未來”的全球共鳴 

  “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用。”一年來,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演講的這句話,不僅被全球媒體反覆引用,更成就當代中國思想走上世界舞臺的經典瞬間。

  今年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將“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作為主題。現年80歲的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施瓦布教授對媒體直言:這個主題就是延續習近平主席去年在達沃斯闡述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這位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經營達沃斯論壇近半個世紀、見慣世界風雲變幻的經濟學家堅信:“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的演講是中國與世界關係的重要轉捩點,具有歷史性意義。”

  “如果我們回看過去5年,可以説那確實是一個轉捩點,中國向世界領導者的角色更近了一步。”對於習近平主席這兩場演講,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名譽所長弗雷德伯格斯滕同樣用了“轉折”這個詞。

  人類社會演進到今天,從未像現在這樣相互聯繫、相互依存,商品、資本、資訊、人員在全球範圍高速流轉,“地球村”讓我們緊密相連。同時,世界又處在動蕩不安、風險積聚之中。發展鴻溝擴大,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思潮涌動,軍事衝突時有發生,恐怖主義、難民危機、氣候變化等威脅持續蔓延。

  開放還是保守、合作還是封閉、變革還是守舊?在這重要的抉擇時刻,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和日內瓦的演講催人思考、給人力量,穿透暗流與迷霧,標注了中國當代思想指引世界變革、塑造共同未來的“轉捩點”,産生越來越強烈的全球共鳴。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成為給全世界共同發展和繁榮創造條件的思想。”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亞歷山大伊薩耶夫説。

  堅持創新驅動,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堅持協同聯動,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堅持與時俱進,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堅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這是習近平主席基於對經濟全球化實質的精準把握,在達沃斯論壇上為世界經濟增長、治理和發展模式提出的系統思想。

  “一年來世界經濟發展的狀況印證了習近平主席的演講內容,”巴基斯坦外交部長阿西夫説,“經濟全球化、自由貿易、互聯互通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唯一齣路。”

  在天寒地凍的達沃斯,由去年習近平主席演講引發的全球化討論卻熱火朝天。呼應中國主張的聲音正在積聚。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演講時提出,許多民眾沒能分享全球化的好處,全球化要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印度總理莫迪説,解決全球化勢頭減緩的辦法“不是孤立主義,而是理解和接受變革,併為變革時代制定出靈活政策”。

  德國總理默克爾認為:“關上大門,自我鼓勵,不會把我們帶向美好未來,保護主義不是答案。”巴西總統特梅爾則亮明態度:巴西希望擴大開放,加強多邊合作,堅定支援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合作機制。

  在達沃斯演講中,美國總統特朗普仍強調“美國優先”。不過麥肯錫公司亞太區董事長斯尼德注意到,相比過去,特朗普這次專門説到“美國優先”並非“美國孤立”,“是較為積極的信號”。

  “顯而易見,如今全球化的首席小提琴手是中國。”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教授塔夫羅夫斯基總結道,中國致力於塑造更加公正的世界秩序。

  習近平主席去年的演講“非常符合聯合國所追求的方向——國際團結、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總幹事穆勒對中國作用期許有加,“我們需要驅動者,需要中國這樣的大國來幫助我們實現共同的目標”。

  擔起“建設更美好世界”的共同責任 

  “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該由各國共同書寫,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該由各國共同分享。”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接連用四個“共同”強調多元合作、共擔責任的道理。

  眾行方可致遠。當今世界,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改善國際治理體制,不能僅靠一國之力、一己之力。”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説。

  下大力氣發展全球互聯互通,讓世界各國實現聯動增長;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這正是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和日內瓦演講中反覆強調的“中國方案”,也是中國向世界發出的攜手共建繁榮世界的誠摯邀約。

  今年1月,成立滿兩年的亞投行交出亮麗成績單:參與投資了12個亞非成員的24個基建項目,貸款總額超過42億美元,成員由最初的57個擴至84個。習近平主席説過,亞投行應“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平臺”。這家由中國首倡、多方參與的國際金融機構從無到有,以實際行動贏得國際社會認可,成為中國“共商共建共用”全球治理觀的生動體現。

  分化的世界,需要更多的共同擔當、協調合作。施瓦布説:“我們首先應建立新的合作模式。而這樣的合作,必須排除狹隘的利益觀,必須建立在人類共同命運的基礎之上。”

  模里西斯前總統卡薩姆烏蒂姆説:“中國的全球治理主張有鮮明的多邊色彩,與非洲的主張高度一致。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將在非洲脫貧戰役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帶一路”,被譽為造福人類的兩條弧線,凝結著中國與世界各國共擔發展責任的努力。4年多來,中國同80多個國家和組織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政府間協議,在倡議框架下對有關國家投資已超過500億美元,創造了近20萬個就業崗位。“一帶一路”為共贏共用發展插上夢想的翅膀,演奏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交響。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陳振聲説,面對這個分化的世界,共建“一帶一路”很可能是最好的應對方案。

  “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從累計派出近4萬人次維和人員,成為聯合國維和行動主要出兵和出資國,到創建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機制;從大力推進減貧事業,到積極開展對外援助;從堅定支援和落實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到舉辦中埃文化年、中俄媒體交流年、中拉文化交流年;從主辦APEC(亞太經合組織)北京會議、G20(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到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中國始終攜手世界,共擔責任,共迎挑戰,以思想的力量凝聚廣泛共識,以實踐的能力展現時代擔當。

  正如西班牙皇家埃爾卡諾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埃斯特萬所説:“中國的不斷前進,令它成長為可為其他國家提供榜樣的世界大國,成為確保全球公共福祉的領導者。”

  聚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行力量 

  古往今來,過上幸福美好生活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夢想。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和日內瓦兩場歷史性演講,抓住了世界各國人民對和平、發展、繁榮的嚮往這一最大公約數,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將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緊緊連在一起。

  瑞士著名詩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施皮特勒説:“找到同呼吸、共命運的朋友是人世間最大的幸福。”基辛格在其著作《世界秩序》中説:“評判一代人時,要看他們是否正視了人類社會最宏大和最重要的問題。”

  “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裏,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裏,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2013年3月,習近平在就任國家主席後首次出訪的首場重要演講中,向世界明確提出“命運共同體”理念。

  此後5年間,伴隨習近平主席縱橫寰宇的出訪足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斷充盈完善、生發生長,貫穿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方方面面,成為新時代中國與世界實現共贏共用的鮮明旗幟,成為習近平主席思考和破解人類最宏大最重要問題的理論與實踐創新。

  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全球矚目下首登聯合國講壇,提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總佈局和總路徑,為國際關係發展帶來新氣象。20分鐘講話,贏得15次熱烈掌聲。時隔一年多,習近平主席在古樸莊重的日內瓦萬國宮,以宏大視野和哲學思維,再次深刻、全面、系統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講到關鍵處,幾乎句句贏得掌聲。

  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用、合作共贏、交流互鑒、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圍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形成了科學完整、內涵豐富、意義深遠的思想體系。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將其稱為“全球在21世紀的重要使命”。第71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彼得湯姆森説:“對我而言,這是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我們應該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識,共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業。”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展現出中國這一大國、中國共産黨這一大黨的天下情懷和品格風範,在廣袤時空中透射出強大的感召力和塑造力。

  曾擔任總理顧問的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主席庫爾卡尼説:“當今世界,再也沒有第二位領導人能夠集合如此強大的力量與智慧,能夠如此堅定地談論整個人類的共同未來。”

  “當世界一些政治人物大談‘本國優先’的時候,中國領導人卻説出截然不同的話,讓熱愛和平的人們倍感悅耳的話。在中國看來,有利於全人類,就有利於中國;反過來,對中國好的事,對全人類也有好處。”庫爾卡尼説。

  過去5年來,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引下,中國不斷以積極姿態參與全球治理和重大國際行動,為破解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方案,展現中國智慧。

  在時代風雲激蕩中,“中國已成為多邊主義的重要支柱,而我們踐行多邊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對中國的理念與行動給予高度評價。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志之所為,則無不成也。”世界命運掌握在各國人民手中,人類前途繫於各國人民的抉擇。今天,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站到新的歷史起點上。邁向偉大復興的中國,願與世界各國一道,同舟共濟、同心協力,凝聚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行力量,共同開創人類美好的未來。(參與記者:翟偉、鄧茜、淩馨、沈忠浩、田棟棟、聶曉陽)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