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央廣時評:娛樂必須有底線

2018-01-29 16:23: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近日,一則名為“精神病醫院合唱團演繹黃河大合唱”的視頻在網路流傳,臺上動作誇張,臺下哄笑聲不斷。記者調查發現,《黃河大合唱》的惡搞版成了非常火熱的晚會節目,演出單位除了一些企業,甚至還包括幼兒園、中學甚至大學等教育機構,令人震驚。 

   面對亂象,眾多網友表示強烈不滿,《黃河大合唱》詞曲作者後人也呼籲叫停。但也有人説:“不就是娛樂一下嗎?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我們説,娛樂可以有,但是要有底線。對經典的詮釋也可以多樣化,但要有原則。《黃河大合唱》是展現偉大的抗日戰爭的代表曲目,是空前巨大的民族災難中迸發出來的全民團結、共禦外侮的民族心聲,是在強敵面前不屈不撓、敢於勝利的堅強意志的體現。正如聽眾在中國之聲微信公號下的留言:《黃河大合唱》經常在世界各地巡演,每當“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的歌聲響起,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會為之熱血澎湃,為我們的祖國和人民而自豪。對這樣的經典,用“惡搞”的方式進行演繹,是對經典本身的褻瀆,也是對民族歷史和文化的褻瀆。個別名人明星在公開場合甚至電視螢幕上對“惡搞”經典給予肯定和認可,對不良風氣的蔓延,無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反向引導。

  幾千年曆史長河中,中華大地上誕生了很多文化經典和英雄人物,他們都是國家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但一段時間以來,對經典和英雄的各種“惡搞”不絕於耳,甚至成為一種“時尚”,比如狼牙山五壯士被説成“小偷”,邱少雲和賴寧被調侃成“烤肉”,最近更有網路大V爆出驚人之語,説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其實是“倭寇”!無端攻擊、嘩眾取龐換來了點擊量和關注度,卻失去了對歷史的敬畏,失去了對經典的尊重,擾亂了公眾應有的價值判斷。在廉價的笑聲中,民族苦難的創痛記憶被消費,偉大歷史中凝聚起來的民族精神被消解。長此以往,必然滑入歷史虛無主義的泥潭,對此不可渾然不察,漠然視之。(撰寫:羅厚)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