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法治的溫度,平安的基礎——2017年政法機關辦的“暖心事兒”

2018-01-22 08:5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1月21日電 題:法治的溫度,平安的基礎——2017年政法機關辦的“暖心事兒”

  新華社記者白陽、熊豐、羅沙

  社會發展,離不開法治護航;百姓福祉,離不開法治保障。2017年,在法治中國建設的鏗鏘步履中,政法機關辦的這些事兒是否也曾讓你心中一暖?

  這些案件,折射公平正義的腳步

  2017年2月17日上午,內蒙古農民王力軍終於等來巴彥淖爾市中級人民法院的無罪判決。不到一年前,他因無證收購玉米,被法院以非法經營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

  就在該案原審判決到再審改判期間,運作十餘年的個人收糧必須辦證的規定被修改,農民等個人主體僅因無證收糧就構成違法犯罪的情況成為歷史。

  “希望以後司法機關今後處理類似案件時,都能像這樣充分尊重刑法的謙抑性原則。”王力軍的辯護律師由衷地説。

  從王力軍案再審改判,到“于歡故意傷害案”引發的社會大討論,一起起案件折射出法治中國建設穩步前行。

  5月27日,備受關注的于歡案在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公開開庭。開庭前一天,山東省人民檢察院公佈本案中處警民警的調查結果,指出民警存在對案發中心現場未能有效控制、對現場雙方人員未能分開隔離等處警不夠規範問題。根據審查結果,相關責任人被處以行政記過、黨內警告等處分。

  從二審開庭到宣判,山東高院通過微博進行了全程直播,大量庭審細節、案件關鍵資訊第一時間通過網路清晰呈現在人們面前,恰如一場“全民法治公開課”。

  “百名紅通”1號人員楊秀珠案一審宣判、徐玉玉被電信詐騙案主犯被判處無期徒刑……“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莊嚴承諾,正在成為現實。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