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基層幹部狀況調查:早中晚努力幹,週末無休是常態

2018-01-22 08:33: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本報記者 何 勇 朱佩嫻 胡婧怡 李 剛 姚雪青

  喝喝茶、看看報,或人浮於事,或頤指氣使……曾經對部分基層幹部、崗位作出的“畫像”,至今仍然流傳頗廣,讓一些人成見在心。除了個別“害群之馬”遺留的不良觀感外,有的部門本職距離群眾較遠、群眾對之不熟悉,有的崗位工作專業性強、涉及面有限……種種因素,造成時下一些輿論印象與主流基層幹部的工作狀況有偏差。

  進入新時代,基層幹部的日常工作狀態什麼樣?本報記者走近在不同崗位上、擔任不同職務的他們,跟隨體驗、調查走訪,看一看這些基層幹部的工作日常。

  早中晚,努力幹,週末無休是常態

  1月13日,淩晨5點,零下1攝氏度,中國證監會駐村幹部、蘭考縣張莊村第一書記王曉楠從熱被窩裏爬起。當天是週六,王曉楠卻沒“週末休息”的概念:“雖然蘭考已經脫貧,張莊村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但要到2020年穩定脫貧奔小康,還得每天踏踏實實幹,不能掉鏈子。”

  騎行三里地,7點,王曉楠來到村室,和村幹部們一起義務清掃街道,帶頭保持鄉村美麗。

  這天的重頭工作是請專家和村裏的蛋雞養殖大戶座談。村裏的養殖戶們早早來到村室,盼著王曉楠邀請來的專家“支招”未來發展。9點座談會開始,養殖戶們你一句我一句地談擔憂、煩惱:去年上半年雞蛋價格跌得厲害,今年怕出現疫情、怕價格太低、想上保險但保險公司不給保……專家們一一分析,最後建議:“你們先去看看省內大型蛋雞養殖企業,中不中?”座談會一直持續到中午12點,王曉楠的筆記記了足足5頁,她還建了一個微信群,把養殖戶、村幹部和專家都拉進群裏,方便日後聯絡。

  送走專家領導,王曉楠一碗燴面解決午飯,急匆匆幫著村裏蜜瓜種植帶頭人和村裏的公司對接有機肥事宜。對接完成已是下午2點,王曉楠趕緊先走,“得去兩家貧困戶了解情況”。其中一家,5歲的小男孩耳朵聽不見,村裏剛剛幫他申請殘聯的項目安上助聽器,下一步要解決孩子去開封上語言課的問題。等走訪完,頂著已黑透的天,王曉楠又回到村室,和村幹部們開碰頭會……

  從早到晚,每天緊湊繁瑣的工作節奏,不少基層幹部早已習以為常。

  1月19日8時30分,見到河南新縣縣委書記呂旅時,他正在車外抽煙:“不好意思,昨晚睡得太晚,抽根煙提提神,不介意吧?”他前一天到上海出差,晚上9點多的飛機,夜裏1點半才到新縣。

  “昨天是去上交所,對接中國證監會的扶貧政策,計劃發行扶貧債券,用於城鄉接合部的棚戶區改造。”呂旅解釋道。新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大別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重點縣,截至目前,全縣12305戶41427名貧困人口中,有11377戶38828人實現脫貧,但要穩定脫貧奔小康,還有很多方面需要鞏固提升,然而縣裏財力有限,急需國家金融政策支援。

  為何不在上海住一晚?呂旅坦言:“今天上午的活動早就定下。況且住一晚再回來,大半天就耽誤了。”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