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網路媒體走轉改】用光脫貧、扶貧搬遷:紅色老區金寨縣交出“脫貧藥方”

2018-01-20 12:51: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六安1月19日消息(記者劉一荻)“白塔畈鎮唯一的貧困村”,是紅色老區金寨縣白塔畈鎮項衝村的一張“名片”,村集體經濟薄弱、道路、水裏等基礎設施薄弱,因病因殘導致貧困對項衝村“不離不棄”。相隔不遠的劉衝村同樣也在為脫貧致富找“大夫”、開“藥方”。

  而現如今,山上規模宏大的光伏産業園、山下齊整的白色二層小樓、平整寬敞的硬化路面、新建成的農民文化樂園和圖書室,讓人們難以將這裡和著名的“貧困村”相結合了。近年來,安徽省六安市的紅色革命老區金寨縣打出了一套脫貧“組合拳”,向中國展示了一張特殊的“脫貧藥方”。

  因光制宜 向光而富

  光伏産業利潤實在、溫暖人心

  在金寨縣人民法院工作的陳玉婷2014年來到白塔畈鎮項衝村,並擔任扶貧副隊長,那一年村裏的情況讓她記憶有心。2014年,項衝村集體經濟幾乎為零,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只有6950元。2014年建檔立卡時,貧困發生率高達12.18%。

  專做扶貧工作的她瞄向了光伏發電這塊産業。

  位於大別山區的金寨縣白塔畈鎮是個採光好、日照足的好地方,這也為光伏産業園在這裡落地生根提供了強有力的環境支援。

  陳玉婷告訴記者,光伏産業一次性投入後可以使用20到30年,光伏板的安裝、選址等都有專業的公司進行安排、平時的管理維護相對簡單,“而村民需要做的只是投資8000元,而且光伏産業見效快。”

  為了打消部分困難戶的疑慮、鼓勵支援他們的參與,金寨縣政府又推出了光伏入股計劃,“村民只需要拿5000元,入股由村集中修建的連片式光伏電站,連續四年每年都可以得到分紅。目前已經有100多戶參與到光伏産業中。每位貧困戶每年至少可以拿到3000元以上的純收入。”

  2014年,只有四戶參與光伏産業,到2015年的幾十戶,再到如今的上百戶,光伏産業在項衝村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村民也得到了真正的實惠。

  2016年,信義光能有限公司在白塔畈鎮劉衝村建成光伏農業生態産業園區,佔地4287畝,做出了年發電量1.2億千瓦時的好成績,劉衝村也成為了全鎮重點光伏示範點。

  值得注意的是,劉衝村通過發展光伏發電項目,將光伏發電與特色農業有機結合起來,走出一條農光互補套種茶葉的新道路,實現了光伏産業與現代農業的有效銜接,探索出了貧困山區精準脫貧的路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據安徽省扶貧辦宣傳教育中心負責人王升介紹,2015年,安徽省在全國率先實施光伏扶貧工程,省級財政連續3年每年安排4億元專項資金,強力推進光伏扶貧,取得了明顯成效。

  搬出困境 搬向富裕

  易地扶貧搬遷給了貧困戶新盼頭

  今年43歲的方克枝是土生土長的白塔畈鎮劉衝村村民,2016年,她告別了家中的舊宅,興奮地搬進了由政府在中心村莊統一規劃的新房子裏。寬敞、亮堂、佈局合理,是新房子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方克枝告訴記者,她的舊房子距離村裏的水泥路有非常遠的距離,每逢下雨,家門口的土路就會被沖刷出大大小小的溝壑,步行都是難事,更不要提騎摩托車了。而飲水問題則是方克枝要搬家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她告訴記者:“之前在老家沒有自來水,用的都是土井,每逢下雨井水都是渾濁的。”

  為了照顧孩子上下學和自己的工作方便,2016年11月,方克枝搬了新家。新房子是一個210平方米的二層小樓,出門就是平整的水泥路,走上幾步路就是村裏的黨群服務中心和大舞臺。雨雪天氣出行難、飲用水不潔凈的問題成了歷史。方克枝對自己的新房子讚不絕口,她開心地告訴記者:“城裏反正也就這樣,我覺得還沒我們這方便呢!”

  記者了解到,劉衝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于2016年3月完成規劃選址,在“兩個搬遷”理事會的參與和監督下,4月份招標動工興建,12月份貧困戶全部搬遷入住,解決了貧困戶的安全住房問題。2016年一期建成住房60套,解決了60戶245人的安全住房問題。其中貧困戶16戶57人,移民戶13戶37人,一般危房戶35戶173人。2017年易地扶貧搬遷共4戶9人,現已實現搬遷入住。此外,項衝村的住房安全保障工作也在穩步進行。記者了解到,從2014到2017年,項衝村貧困戶實施危房改造30戶,易地扶貧搬遷7戶,解決了貧困人口的住房安全問題。

  從2013年開始,一些服裝廠、鞋廠等工廠開始向白塔畈鎮轉移,方便了村裏居民的務工就業問題。方克枝也跟上了這波潮流,在家附近的工廠打工賺錢。她告訴記者,不僅有時間照顧還在上中學的孩子,每個月還可以拿到2000多元的收入。方克枝掰著手指頭向記者算著自己的年收入,臉上掩藏不住的笑意。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