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箭六星 中國利箭再叩蒼穹

2018-01-20 12:28: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完成首次全商業發射 

  光明日報記者 張蕾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偉童 王亮 

  2018年1月19日12時12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十一火箭)“一箭六星”發射任務圓滿成功,將吉林一號視頻07星、08星和4顆小衛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是長十一火箭繼“一箭四星”“一箭五星”連續發射成功之後,又一次多星發射的突破,也是長十一火箭首次全商業發射。這標誌著我國固體運載火箭開始向國際用戶提供發射服務。

  長十一火箭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據長十一火箭總指揮楊毅強介紹,此次發射的6顆衛星涉及4家用戶和多種用途,發射用戶多且服務樣式複雜。“發射任務的成功意味著長十一火箭的商業發射服務流程和配置進一步提升,將會為眾多商業衛星的發射提供更多更好的選擇。”

   身材“玲瓏”能力強 

  與我國普通液體火箭長40米以上、直徑3.35米以上的體量相比,長十一火箭顯得小巧了很多。即使跟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其他型號相比,它也是個十足的“小個子”,全長只有20.8米,箭體直徑2.0米,重約58噸。

  別看它的身材玲瓏,能力可不小。據長十一火箭總設計師彭昆雅介紹,長十一火箭強大的固體燃料發動機能提供約120噸的起飛推力,低軌能力達到700公斤,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達到400多公斤,“完全可以勝任近年來蓬勃發展的小型科學試驗衛星與商業衛星發射任務”。

  據悉,此次長十一火箭發射是將長光衛星公司的“07”“08”視頻衛星、長沙天儀研究院的“湘江新區號”“全圖通一號”衛星、零重空間的“淮安號”衛星和1顆加拿大小衛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這6顆衛星均屬商業小衛星。‘一箭六星’的發射成功驗證了‘2主星+N立方星’的衛星組合方式,相較之前‘1主星+2微納衛星+N立方星’的方式,進一步提升了長十一火箭的多星發射能力,也拉開了我國固體運載火箭商業小衛星高密度組網發射的序幕。”彭昆雅説。

  “快響利箭”享美譽 

  由於發射準備時間短,長十一火箭在業界享有“快響利箭”的美譽。

  相較“長征”家族其他液體火箭,長十一火箭最大的優點就是“快”。由於固體燃料提前填充在火箭內,可長期貯存,免去了液體火箭在臨發射前燃料加注等流程,使發射準備時間由數月縮短至數天。因此,它在應對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應急發射任務中具有巨大優勢,同時在商業航太領域也有著強大的競爭力。

  在充分發揮固體燃料優勢的基礎上,長十一火箭全箭特別是電氣系統採用了一體化、整合化、智慧化設計,讓箭上單機數量比普通液體火箭少了一半左右。據楊毅強介紹,這樣不僅大幅提高了火箭的可靠性,還進一步減少了發射測試準備工作,再加上與多種衛星快速對接等能力,使長十一火箭最短髮射時間壓縮到24小時以內,遠超美國同類火箭3天的最短髮射準備時間,成為世界上發射準備時間最短的運載火箭之一。“同時,長十一火箭從接到訂單到實施發射只需90天,發射場有效工作天數更是縮短至個位,大大提升了火箭的‘履約能力’。”

  “快”不僅體現在速度上,更體現在能力和品質上,長十一火箭延續了“長征”家族成熟、可靠、優質的特色。據楊毅強介紹,此次“一箭六星”發射首次實現了運載火箭的全箭整體儲存、星箭快速對接、環境自主保障和高效快速發射。“我們採用多種標準化星箭介面和多星接收器,在火箭的發射過程中更加快速、可靠、便捷、靈活,能夠有效滿足未來小衛星大規模高密度組網發射需求。”

  據悉,目前長十一火箭主要瞄準國內低軌小衛星市場,受到眾多客戶和市場的認可,訂單金額已超過十億元人民幣。

  商業航太“顯身手” 

  近年來,“小體格”“快響應”的衛星發射需求越來越大,快速、靈活、靠譜的長十一火箭將會成為越來越多科學試驗衛星和商業衛星發射的首選。長十一火箭研製團隊正在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與改進,進一步挖掘火箭潛力,此次“一箭六星”發射任務使長十一火箭的運載能力較之前提升了20%。“未來火箭研製團隊還將研製更大規模的商業型固體運載火箭,力爭形成低軌運載能力覆蓋2噸的固體運載火箭系列,具備發射成本更低、發射週期不超過72小時的能力。”長十一火箭副總指揮金鑫説。

  依託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成熟的矩陣式産品優勢,長十一火箭研製團隊為客戶提供了優化組合的發射資源配置等多種産品和服務。在挖掘火箭運載能力潛力的同時,研製團隊還針對商業航太市場和多元化的發射需求,不斷探索新的服務模式。對此,楊毅強用了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來描述:“未來,我們將推出‘太空專車’‘太空班車’‘太空順風車’三型‘太空車’概念,為用戶提供星座組網服務的‘太空星網’一站式解決模式,推動航太發射從訂制模式走向‘招手即來’的‘計程車模式’;同時,還將推出積分制和會員制等多種合作模式,為國內外商業小衛星用戶提供訂制、眾籌、搭載發射服務,為商業小衛星提供更舒適的搭乘環境。”

  “我們的目標和出發點是用航太成果普惠民眾,用科技進步的力量改變世界,搭建起每個人與太空之間的溝通橋梁。”楊毅強表示。

   《光明日報》( 2018年01月20日 04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